当前位置:首页 > x鉴赏 >

京剧野猪林李少春 杜近芳唱段

  • x鉴赏
  • 2021-12-17

谈论到唱段,大多数人都知道,有朋友问电影京剧野猪林杜近芳唱段,当然了,还有人想问京剧《野猪林》唱段,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李少春的艺术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京剧野猪林李少春 杜近芳唱段,让我们来看看吧。

京剧野猪林李少春 杜近芳唱段

因为你可能是用手机上网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个用电脑上网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个图标“点击下载”,只要点击它就能下载

问了问题要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请尊重他人劳动,谢谢

你问的问题不太明确啊,是人不对还是剧情错误了,

杜近芳的资料

近芳(1932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 ,王瑶卿 。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

近芳幼年随京剧名家律佩芳学习青衣,10岁起即登台演唱,曾受陈世鼎、刘玉芳等艺人指教。1945年拜"通天教主"王瑶卿为师,受到王瑶卿悉心教导,并向王瑶卿子侄、梅兰芳的琴师王少卿学习《宇宙锋》《凤还巢》、《霸王别姬》、《奇双会》、《金山寺》、《贵妃醉酒》等梅派戏。1947年搭谭富英及杨宝森的班挂二牌,上演剧目有《红鬃烈马》、《桑园会》、《二进宫》、《三娘教子》、《伍子胥》等王派戏,《贵妃醉酒》、《凤还巢》等梅派戏。1949年起自己组班在北京、济南等地演出,上演剧目有《起解·玉堂春》、《红鬃烈马》、《孔雀东南飞》、《凤还巢》、《霸王别姬》、《貂蝉》、《奇双会》等。1949年9月受李少春先生、袁世海先生邀请,在上海天蟾舞台与姜妙香先生合演《玉堂春》、《孔雀东南飞》、《奇双会》、《凤还巢》等,与李少春先生合演《长板坡》、《法门寺》、《甘露寺》、《野猪林》等,与袁世海先生合演《霸王别姬》等剧目。1949年底经王瑶卿推荐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受到梅兰芳悉心指教。也曾问艺于徐兰沅、周昌泰、姜妙香等与梅兰芳合作过的前辈或琴师。1951年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中国京剧院前身),长期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等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

早期为其操琴的琴师是周国兴,1979年10月以后的琴师是李门、李超,合作鼓师是赓金群。

杜近芳凭着先天的聪颖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创造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50、60年代她主演的《柳荫记》、《白蛇传》、《玉簪记》、《桃花扇》、《白毛女》、《西厢记》、《佘赛花》、《谢瑶环》、《柯山红日》等新编或改编戏充分展示出她深厚的传统戏功底和创作演出新编戏的能力。杜近芳与李少春、袁世海合演的古装戏《野猪林》(1962年)和主演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1972)都被拍摄成了彩色京剧影片。1976年以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又先后将其《断桥》、《廉锦枫·刺蚌》、《谢瑶环·花园》等摄制成了戏曲片。

京剧野猪林的大雪飘的戏词?

唱:

大雪飘,

扑人面,

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

荒村沽酒慰愁烦,

望家乡,

去路远,

别妻千里音书断,

关山阻隔两心悬,

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

空怀雪刃未除奸,

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白:

俺林冲,自被奸命陷害,流困沧州,

在这草营城中,充当一名军卒,看守大军草粮

唉,思想往事,怎不叫人痛恨,,

接唱:

满怀激愤问苍天,

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

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

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

除尽奸贼庙堂宽,

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泉!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天呐,天!

莫非你也怕权奸 有口难言?

白:

唉呀呀!一阵风雪猛烈,将营房压倒,俺林冲若早退一步,天啊

接唱:

风雪破,屋瓦断苍天弄险,

你何苦林冲头上逞威严?

埋乾坤难埋英雄愿,

忍孤愤山神庙暂避风寒,

拓展资料

这是京剧中的板式,不叫曲牌,昆曲中才是曲牌,

【反二黄散板】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原板】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满怀激愤问苍天。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诛尽奸贼庙堂宽。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泉。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天哪天!

【散板】莫非你也怕权奸?有口难言?

求京剧《野猪林》的主要人物及角色

外文名称 Ye Zhu Lin

  更多外文片名: Wild Boar Forest

  导演:

  崔嵬 Wei Cui

  陈怀皑 Huaiai Chen

  编剧: 李少春 Shaochun Li

  主演:

  李少春 Shaochun Li ....林冲

  袁世海 Shihai Yuan ....鲁智深

  杜近芳 Jinfang Du ....林娘子

  孙盛武 Shengguang Sun ....高世德

  苏维明 Weiming Su ....高俅

  摄影 Cinematography:聂晶 Jin Nie

  影片类型: 戏曲

  国家/地区: 中国

  上映 1962年

  制作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中国]

  香港大鹏影业公司 [香港]

  剧情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带着妻张氏到东岳庙烧香,偶然遇到鲁智深,两个人一番较量之后,互相钦佩对方的武艺,于是结为兄弟。太尉高俅之子高世德也来游庙,见到林冲的妻子张氏十分美貌,起了歹念上前调戏,但因林冲及时赶到,高世德没有得手。事后高世德对张氏念念不忘,嫉恨林冲,边求父亲高俅设法为帮他得到张氏。陆谦向高俅献计,诱使林冲持刀误入军机重地白虎堂,诬蔑林冲意图行刺。林冲随后被拘押,判发沧州。解差董超、薛霸押送林...

  幕后花絮

  本片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水浒记》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情节改编,由京剧名角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主演,是一部著名的京剧电影,原京剧舞台剧响誉中外,拥有大批观众。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当权者的无法无天,表现了不畏强暴、伸张正义的思想。搬上银幕后,影片充分发挥了电影镜头运动、时空切换自由、场景真实、画面色彩丰富的优势,突破了舞台剧的局限,强化了故事带给观众的感受。

杜近芳的生父是谁

杜近芳(1932年,农历壬申年[1]-)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王瑶卿。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

京剧野猪林是哪个流派唱得最好

李(少春)派饰演:林冲

袁(世海)派饰演:鲁智深

梅(兰芳)派饰演:林娘子

此三排合作最好

首演便是: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梅兰芳弟子)

李少春的艺术经历

他把杨派和余派的真髓掌握得深入、透彻、娴熟、传神。在此基础上,他又创作演出了新剧目《文天祥》,唱、念、做、打更是得心应手,舞台形象激昂慷慨,气势夺人。李少春的扮相清秀,嗓音宽厚,唱腔清纯,身段优美。他的表演感情饱满,武功出众,拥有大批的追随者爱好者。

京剧《野猪林》是他在继承了杨小楼的剧本基础上,自己创新编排的一出新戏,成为他的传世之作。从立意、框架、场景设置、情节的贯穿,人物的刻划,角色的唱、做、念都是李少春亲自构思、设计,费尽了心血,可以说这是他全身心投入的一部经典剧作。但是,他尊重传统,尊重老师,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剧本最后请翁偶虹填写和润色)。在编演过程中,他还得到袁世海很好的合作,而且毕恭毕敬地征求了郝寿臣先生的指点,得到了赞同和支持。正是李少春的虚心、热情、宽容和诚恳,众星捧月,使这个新剧目在剧坛上大放异彩。 1949年在上海,连演七十多天,上座始终不衰。新中国成立后,李少春加入了新中国实验京剧团,任团长。1955年,加入中国京剧院,任一团团长,并于1958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他的艺术创作热情达到了高峰,他与袁世海、翁偶虹结成艺术集体,连续编演新剧,主要有《云罗山》《将相和》《虎符救赵》《大闹天宫》《响马传》《满江红》《战渭南》等。 《将相和》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一等奖。此时,《野猪林》也进入了演出盛期,得到更多观众热爱。1962年此剧被搬上银幕,成为长期流传下去的艺术珍品。

1958年起,李少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现代戏创作的工作之中,他积极参加演出和编导工作,塑造了《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柯山红日》中的杨帆等艺术角色,成功运用传统京剧表演技巧塑造现代英雄人物,使这些优秀之作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就是这样一位京剧功臣,却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于1975年逝世,年仅五十六岁。 4月13日至15日李桂春,李少春父子在天津北洋戏院连演三晚。

首晚,李桂春演《东皇庄》,李少春压轴演《恶虎村》;

次晚,李桂春演《凤凰山》,李少春压轴演《击鼓骂曹》;

末晚,李桂春演《回荆州》,李少春压轴演《安天会》。

5月,李少春自挑头牌,于27日至29日连演大轴戏三晚,

剧目为《奇冤报》《安天会》与《打渔杀家》,很博观众佳评。

之后,少春随父赴济南,南京,武汉各地演出,又回上海。 1934年在上海与梅兰芳同台,合演《四郎探母》,深得梅兰芳的赞赏。

1934年9月,农历甲戌年:李桂春父子和云艳霞赴武汉演出

李桂春、李少春父子和云艳霞赴武汉演出,演于汉口大舞台。李少春时年15岁。时逢秋雨连绵,李桂春又是病体初痊,因而上座不佳。坚持半个月后,赶排连台《彭公案》,隔一两天就演一本。这一招果然有效,扭转了局面。演满了一个月合同,又加演半个月,连演十多本,不但扭转了戏院的亏损,还有盈余。10月底,李氏父子按约去南昌,云艳霞迳回上海。 1935年冬 再次回到天津。

1936年1月2日至4日,李少春随父李桂春在天津南市大舞台连演三天,少春露演的《恶虎村》《八大锤》《武文华》《安天会》等戏都属武剧,艺术益臻成熟。

1936年11月李桂春、李少春来甬 1936年11月下旬,天然舞台聘请小达子(李桂春)为首的京剧戏班来甬,演员阵容相当坚强。挂二牌的是小达子的儿子李少春,当时还只有17足岁,已经颇有名气。配角有唐韵笙、塍雪艳、刘振元、李幼春等。

著名文武老生小达子早在1919年曾二次来过宁波,在宁波观众中可谓久享盛名。他在宁波主演过的武生戏有:《连环套》、《落马湖》、《狸猫换太子》;文老生戏有:《四进士》、《姜子牙卖面》、《泥马渡康王》;武老生戏有:《战皖城》,《凤皇山》、《独木关》;还能反串净角戏《黄鹤楼》中的张飞。

当时的李少春,虽然还非常年轻,但已经有十年舞台经验,功底深厚。他来甬以演《八大锤·车轮大战》中的陆文龙、《两将军·夜战马超》中的马超,《恶虎村》中的黄天霸、《新长板坡》中的赵云等著称。还主演过《大泗洲城》等。小达子、李少春父子在宁波足足演了一个多月才离甬。

1938年6月 正式组班“群庆社”1938年对少春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就在这一年6月,他正式组班,公演于天津中国大戏院,与其合 作的有赵金蓉(后为梁韵秋),袁世海,高维廉,王泉奎,李宝奎,阎世善等。所演剧目有《连环套》《两将军》《珠帘寨》《法门寺》《智激美猴王》《八大锤》《打金砖》等

1938年7月,农历戊寅年: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夏季游艺会”

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夏季游艺会”,不仅有露天电影,还有露天杂耍,荣剑尘、小彩舞、小蘑菇参加演出,楼底下大戏院是京剧,李少春、袁世海、李宝奎、高维廉、阎世善、李幼春、于莲仙、新丽琴、艾世菊等演出。

1938年8月2日,农历戊寅年七月初七日:李少春首演《新天河配》

在“夏季游艺会”上,李少春编排新戏《新天河配》,自饰前喜鹊王、后牛郎,袁世海饰金牛星。

1938年10月7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十四日: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

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在新新大戏院打泡。门前有“欢迎上海新到文武老生李少春”字样。

演出剧目

《两将军》(李少春饰马超,袁世海、张连庭分饰张飞,高维廉饰马岱,李宝奎饰刘备)

《击鼓骂曹》(李少春饰祢衡,袁世海饰曹操)

1938年10月19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

李少春在泰丰楼拜余叔岩为师,所授第一剧戏为《战太平》。出席的有高庆奎、李菊笙、王凤卿、谭小培、郝寿臣、李洪春、金仲仁、鲍吉祥、马德成、慈瑞泉、吴彦衡、王福山、叶龙章、袁世海、李宝奎、阎世善、高维廉、李桂春等。

1938年12月3日,农历戊寅年十月十二日:李少春首演《战太平》

李少春拜余叔岩后,所学第一出戏乃《战太平》。在新新大戏院首演,配演有袁世海、沈曼华、高维廉、慈瑞泉、陈富康、高富远。当日北京车水马龙,万人空巷,从北新华街的中央电影院,汽车一辆接一辆,一直排到西单。余叔岩也亲自到场观看。

1939年2月14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北京同义会济贫义务戏第二天

演出剧目

《战太平》(姚世茹)

《岳家庄》(金仲仁)

《演火棍》(宋德珠)

《宝莲灯》(徐东明,徐东霞)

《贺后骂殿》(王玉蓉,贯盛习)

《战宛城》(小翠花,李少春,郝寿臣)

《打棍出箱》(谭富英)

《群英会》(马连良,姜妙香,萧长华,袁世海,李洪福,马春樵) 1943年6月1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廿九日,10时:余叔岩丧礼举行

今为余叔岩逝世“二七”,伴宿送库之期。余宅领帖受吊。根据汉人礼俗,上午10时举行点主仪式。特请祝煜元“赐福鸿题”,刘植源、李锡之为左右鸿陪。是日各方吊客接踵而至,计潘毓桂、李雅斋、朱复昌、凌抚元、吉世安、桂月汀等。梨园界尚小云、程砚秋、杨宝忠、杨宝森、刘砚芳、万子和、赵砚奎、丁永利、王福山等数百人。

余氏生前笃信佛教,曾皈依拈花寺老方丈全朗,成为在家学佛的居士,且与北京各大寺院结有“不解之缘”。因此,各名刹方丈莅临札拜者甚多。计有:戒台寺德明、铁山寺百川、智禅、报国寺、地藏寺法龄、观音寺如培、法源寺天文、光明寺常平、华严寺智山、长椿寺深慈、广济寺显宗、观音院纯山、广善寺慧三、圣安寺宝林、崇效寺越宗等约有数十位。一时满棚黄袍高僧。此为一般俗家人死后所未有的盛况。余宅预备了大教席、清真席、素席三种,款待各来宾。雍和宫的喇嘛、白云观的道士、法源寺和龙泉寺的和尚轮流诵经礼忏。

因为余氏生前是龙泉寺的大功德主、大善士,故该庙敬送禅经一永日及焰口施食一堂。晚7时,各经坛法事功德圆满,举行送圣仪式。由余氏女公子慧龄等捧圣;余夫人及弟子孟小冬、李少春、程砚秋等数十人均着孝服相送,送圣行列一片缟素,真可谓满街白矣。在虎坊桥焚库时,围观者千余人,交通几乎中断。

下午6时停灵法源寺。梅兰芳挽曰:“缔交三世,远武同绳,灯火华堂,赞乐独怀黄幡绰;阔别七年,赴书骤报,风烟旧阙,新声竟失李延年”。孟小冬挽曰:“清才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学;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李少春挽曰:“教艺术心必期忠,品必期高,业必期传,每含深恩痛无地;论孝道疾不能侍,衾不能承,志不能继,空负厚望恨终天”。半老书生的挽联嵌入孟小冬、李少春的姓名:“久病亘秋冬,小部衣冠传优孟;及门著桃李,少年湖海吊残春”。南皮葭翁则在《哭叔岩兼示小冬》中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及对继承者的期盼:“白雪阳春绝妙词,高山流水系人思。万方崇拜余夫子,唯向冬皇索态仪”。

晚间,余宅孝属正举行“辞灵”祭时,忽闻余氏老岳父姚文卿大夫病危。余夫人急忙派人探视,时已“易箦”(换吉祥床)矣。盖姚氏因姑爷去世,痛心之至,以至旧病发作,不可救药。次日(6月2日)上午9时逝世,恰恰是余氏灵柩出堂之时,可谓巧哉。结果,余夫人两头落了丧事:婆家死了丈夫,丧礼未竣,娘家又死了父亲,真是丧上加丧。

1944年1月17日,为了辅仁粥厂的筹款需要,在郝德元的筹划下,邀请了李少春、叶盛章等人演唱《三岔口》白玉薇演唱《春香闹学》 194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

在上海天蟾舞台举行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由上海戏剧联合会主办,会长梁一鸣。

演出剧目

《蟠桃盛会》(周菊舫饰猪龙婆)

《九龙杯》(程少余饰黄三太,杨盛春饰计全,叶盛章饰杨香武,高盛虹饰邹应龙)

《双姣奇缘》(言慧珠饰孙玉姣,姜妙香饰傅朋,孙盛武饰前刘媒婆,马富禄饰贾桂,袁世海饰刘瑾,何润初饰国太,顾正秋饰宋巧姣,张盛利饰宋国士,杨宝森饰赵廉,刘斌昆饰刘公道,赵桐珊饰后刘媒婆,马世啸饰刘彪)

《龙凤呈祥》(李少春饰赵云,谭富英饰刘备,周信芳饰乔玄,韩金奎饰乔福,李盛泉饰吴国太,林树森饰鲁肃,刘连荣饰孙权,孙兰亭饰贾华,梅兰芳饰孙尚香,李世霖饰诸葛亮,赵如泉饰张飞,叶盛兰饰周瑜)

其中《法门寺》赵廉一角,本拟请马连良,但因被卷入所谓“汉奸”官司,一时不便登台,改请杨宝森。

1946年,农历丙戌年,秋:秋声社抗战胜利后赴沪演出

程砚秋先应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邀,率秋声社赴沪演于中国大戏院。演毕,又应王准臣先生之请续演营业戏两期共六十六天于天蟾大舞台,第一期与谭富英先生合作,加入叶盛兰、袁世海、高盛麟;第二期与李少春、俞振飞、芙蓉草合作,阵容齐整,名角云集。砚秋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创演的全部本戏如《赚文娟》《花舫缘》等,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排的全部本戏《费宫人》《锁麟囊》《女儿心》等一一展示于舞台,甚至连多年未曾露演的别具风格的传统老戏如《玉堂春》《骂殿》《桑园会》《御碑亭》《弓砚缘》《汾河湾》等都演了,可以说是程派艺术的一次总检阅和总结性质的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

1946年11月,农历丙戌年,月底:李少春二次赴武汉演出

李少春第二次赴武汉演出,单独挂头牌,接替张云溪。他的武戏有《水帘洞》《闹地府》《智激美猴王》《铁公鸡》《洗浮山》《两将军》等,文戏有《乌盆计》《击鼓骂曹》《琼林宴》《打渔杀家》《洪羊洞》《打金砖》等,每晚常演文武双出。演了十余天和张春华、郑冰如、王玉让等一同离去。

1947年5月,农历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谭富英在沪打擂台演出

周信芳要提携总挂“特别牌”的高盛麟,决定接下来由当年32岁的高来挑班头牌唱大轴。当时上海由于有麒老牌、李玉茹挂头、二牌,每每演出,高只能“名列前茅”。当时高在京剧界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太大。再者当时北京正红的两大名角正在上海演出,一台是谭富英、王玉蓉在皇后大戏院,一台是李少春、袁世海在天蟾舞台。高对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则慧眼独居,为高拍胸:一切有我!这样,高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励才下顶下这个“雷”。

经过他们一番策划,以武生闻名的高盛麟出其不意 ,以文武老生戏打炮:头天《战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军山》,头天打炮,高盛麟饰花云,芙蓉草的二夫人,苗盛春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汉王。当天倾盆大雨而剧场观众爆满,台前台后水泄不通,剧场气氛热烈,效果极好。当天李少春也唱《战太平》,侯玉兰的二夫人,孙盛武的花安,高维廉的王子,袁世海的北汉王,阵容颇佳,一时观众真有顾此失彼之感。

高头天满堂,下两场《打棍出箱》、《定军山》又座无虚席,三天过后,高换戏归行,大演杨派武生戏和盖派武生戏,戏码不断翻新,观众处之若骛。又演过了半个多月,高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双出,前演《战长沙》《定军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遥津》等,后就演《一箭仇》《四杰村》《洗浮山》《铁笼山》《挑华车》《四平山》《长坂坡》等。就这样,高盛麟和谭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两月的对台戏,上座始终不衰,天天爆满,皆大欢喜。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

1947年9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十天

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十天,即续演第五天,也即最后一天,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

演出剧目

《搜孤救孤》(孟小冬饰程婴,赵培鑫饰公孙杵臼,裘盛戎饰屠岸贾,魏莲芳饰程妻)

《四郎探母》(梅兰芳饰铁镜公主,李少春[坐宫]、周信芳[交令、过关、巡营]、谭富英[见弟、见娘]、马连良[见妻、哭堂、回令]分饰杨四郎,芙蓉草饰萧太后,姜妙香饰杨宗保,马富禄饰佘太君,马盛龙饰杨六郎,高玉倩饰四夫人,刘斌昆饰大国舅,韩金奎饰二国舅)

1948年12月14日,农历戊子年十一月十四日:袁世海“抗交兵役费、妨碍兵役工作”一案被宣判无罪。经李少春等到处奔走,花钱无数,袁世海“抗交兵役费、妨碍兵役工作”一案先被保释,并在12月7日和12月12日两次出庭受审,被宣判无罪。

1949年7月2日,农历己丑年六月初七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戏曲界梅兰芳、周信芳、李少春、程砚秋、李和曾等参加。

周信芳为主席团成员,曾作有关旧剧艺人翻身的发言。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周信芳当选为常务委员,李少春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曲改进会筹备委员会,李少春、叶盛章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周信芳当选为委员暨指导部负责人。 1950年6月1日,农历庚寅年四月十六日: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成立

在戏曲改进局领导的支持下,马彦祥等反复动员在戏曲界思想先进的京剧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按照民主方式,组织阵容坚强的新型剧团。经过两个多月的说服动员工作,促成了李少春的起社与叶盛章的金升社合并,随即组成以李少春、袁世海、叶盛章为主的新中国实验剧团。

团大会选出团务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孙盛武、翁偶虹、骆洪年、李世霖,推孙盛武为主任委员,李少春、骆洪年副主任委员。团中根据具体需要,设立演出委员会及学习委员会。演出委员会负责解决一切有关艺术创造、业务学习等问题,解决每出戏的导演、演员、舞台设计者,并拟定演出节目。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少春,委员叶盛章、袁世海、骆洪年、李世霖、翁偶虹、苏富宪。学习委员会负责考核政治学习的成绩,检查思想情况,进行思想教育并总结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耿世忠,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孙盛武、骆洪年、李世霖。对外代表正团长李少春,副团长叶盛章、袁世海。具体领导学习委员会工作及进行全团政治思想领导为辅导员,团中特聘戏曲改进局干部盛强担任,秘书孙盛武的指责是领导业务组、总务组工作。

业务组组长李金泉,组分七股。

音乐股:干事李铁三、王德元

灯光股:干事李幼春

道具股:干事吴金宝

布景股:干事赵寿洪

服装股:干事玉秀林

化妆股:干事宋兴成

剧务股:干事苏富宪、张盛禄

总务组组长叶盛章,组分七股

事务股:干事阎续春

会计股:干事苏宝荣

出纳股:干事苏宝荣

文书股:干事翁偶虹

保管股:干事李少春

宣传股:干事袁世海

福利股:干事李世霖、李幼春

团员共84人,团中经费来源是演出收入,团员待遇均为薪金制,按团员文化水准及技术高低民主按份评定。不久即参加了戏曲改进局所属的京剧研究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由民营转为国营的戏曲剧团。

1954年,农历甲午年:京剧上海武生大会举行并评出“四大武生”

京剧上海武生大会举行,并有媒体评出“四大武生”: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王金璐。 1955年1月2日 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缅甸 少春先生演出《三岔口》《闹天宫》等剧。

1955年,农历甲午年,年初:1955年初怀仁堂京剧演出

年初怀仁堂演出京剧《龙凤呈祥》,梅兰芳、程砚秋分饰孙尚香,马连良饰乔玄,谭富英饰刘备,李少春饰赵云,裘盛戎饰孙权,李多奎饰国太,叶盛兰饰周瑜,萧长华饰乔福,郝寿臣饰张飞。

1955年1月10日,农历甲午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国京剧院成立

中国京剧院在北京成立。文化部决定:中国京剧院是京剧改革的示范性剧院。院长梅兰芳,副院长马少波,总导演阿甲;第一团团长叶盛兰,副团长叶盛章;第二团团长张云溪,副团长夏虎臣;第三团团长李少春,副团长袁世海、李和曾。马彦祥等出席成立大会。

1956年5月 随中国京剧代表团访问日本

5月30日,农历丙申年四月廿一日,晚: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演出第一场

中国京剧院组建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在东京歌舞伎座演出第一场。

演出剧目

《将相和》(袁世海饰廉颇,李和曾饰蔺相如)

《拾玉镯》(江新蓉饰孙玉姣,江世玉饰傅朋)

《三岔口》(李少春饰任堂惠,谷春章饰刘利华)

《贵妃醉酒》(梅兰芳饰杨玉环,姜妙香饰裴力士,孙盛武饰高力士)

1956年6月6日,农历丙申年四月廿八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代表团召开小型总结会

中国京剧院组建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当日离开东京前往福冈,团里的领导抓紧时间,在车上召开小型总结会,小结在东京演出中的成就和问题。参加会的有欧阳予倩、梅兰芳、马少波、刘佳、孙平化、姜妙香、李少春、袁世海等。

途中经过广岛,有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的受难者前来欢迎。欧阳予倩建议唱义务戏筹款捐赠原子弹的受难者和战后无家可归的孤儿。

1956年7月12日,农历丙申年六月初五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代表团举办救济日本广岛原子弹受难者及战争中的孤儿义演

中国京剧院组建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在广岛与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救济日本广岛原子弹受难者及战争中的孤儿义演。在日本最大剧场国际剧场上演,日夜两场,两场观众达一万一千多人,因剧场只有四千多个座位,每场都有一千多人买站票,影响很大。

演出剧目

日场

《闹天宫》(李少春)

《秋江》(侯玉兰,孙盛武)

《霸王别姬》(梅兰芳,袁世海)

夜场

《除三害》(李和曾,袁世海)

《三岔口》(李少春,谷春章)

《拾玉镯》(江新蓉,江世玉)

《雁荡山》(王鸣仲)

《贵妃醉酒》(梅兰芳,姜妙香,孙盛武)

1958年8月20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初六日:中国京剧院1958年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中国京剧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

1958年9月4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廿一日:中国京剧院1958年赴上海演出第十六天

中国京剧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演出现代戏《白毛女》,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

1958年9月5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廿二日:中国京剧院1958年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

中国京剧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演出现代戏《林海雪原》,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

1959年,农历己亥年: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联合首演《赤壁之战》

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赤壁之战》,谭富英主动将剧中主要角色鲁肃(谭早年即有“活鲁肃”之称)让与李少春扮演,自己则演一个分量很轻的角色刘备。

1959年4月29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廿二日:北京市文艺界抗议帝国主义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我国西藏问题座谈会举办

北京市文联等5单位召开“北京市文艺界抗议帝国主义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我国西藏问题座谈会”,文艺界人士欧阳予倩、曹禺、赵树理、马连良、谭富英、马少波、吴雪、韩作黎、薛恩厚、卢肃、李少春、白凤鸣、耿震等百余人出席,会议由张季纯副主席主持。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

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授业拜师典礼举行,参加者有张梦庚、马富禄、李洪春、贯大元、于连泉、曾平、梅兰芳、张仲翰、侯喜瑞、李桂春、萧长华、郝寿臣、马彦祥、马少波、李多奎、徐兰沅、钱宝森、茹富华、于永利、周益瑞、言少朋、马崇仁、李慕良、魏静生、雪艳琴、谭富英、张君秋、叶盛章、刘连荣、袁世海、裘盛戎、栗金池、李少春等。 1961年12月16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九日:周信芳收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昆为徒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的拜师会上,周信芳在北京收了四名徒弟,他们是: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李少春、中国京剧院二团的李和曾、云南京剧院的徐敏初和江苏常州京剧团的明毓琨。他们都是当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演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京剧传承的说法,周信芳当时收下的这四名弟子早已是各有门派的。因此,周信芳的这次收徒在梨园行就更有不同以往的意义。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潮,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野猪林在哪里

你先从应天府到黄泥那个驿站(进在门口旁边那个) 传到柴家庄,到了柴家庄后,在左下有个口进去就是野猪林了,

或者可以直接从家里传柴家庄。

京剧杜近芳是荀派还是梅派?

杜近芳是梅派著名演员。

1949年底经王瑶卿推荐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受到梅兰芳悉心指教。师承梅兰芳 ,王瑶卿 。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

杜近芳凭着先天的聪颖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创造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50、60年代她主演的《柳荫记》、《白蛇传》、《玉簪记》、《桃花扇》、《白毛女》、《西厢记》、《佘赛花》、《谢瑶环》、《柯山红日》等新编或改编戏充分展示出她深厚的传统戏功底和创作演出新编戏的能力。杜近芳与李少春、袁世海合演的古装戏《野猪林》(1962年)和主演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1972)都被拍摄成了彩色京剧影片。1976年以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又先后将其《断桥》、《廉锦枫·刺蚌》、《谢瑶环·花园》等摄制成了戏曲片。

艺术风格兼融梅(兰芳)、王(瑶卿)而有自己的创造,既有婀娜娇艳之美,又具刚劲坚实之力。杜近芳的扮相俊美,台风华贵耀人;她的嗓音宽厚、嘹亮,音色优美,唱腔舒展大方;她的演唱音色甜美、圆润清醇、吐字清晰、以声传情,她善于控制气息、音量和节奏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技巧。(本文摘自《百度百科》相关条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