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加减法,大家都了解,有人问怎么教孩子学二十以内的加减,事实上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的好方法,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怎么自己教孩子加减法呢,下面小编就会给大家带来怎样教孩子学加减法,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怎样教孩子学加减法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
学习数学应具备哪3大能力?
理解能力、专注力和计算能力,是孩子学习数学时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这三种能力的缺乏,使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陷入痛苦的根源。
孩子如果缺乏理解能力,就会出现:
同样的题目,刚刚说的是牛,现在换成了羊,孩子就不会了。让你恨得牙痒痒。
孩子如果缺乏专注力,就会出现:
妈妈我饿了、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我等会儿再做作业吧。就算孩子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也可能在不断走神,或者在用铅笔戳橡皮。
结果,做作业的时候,6和9搞错了,23和32分不清。
作为家长,你能不着急嘛!
孩子如果缺乏计算能力,那就别想做好数学啦。
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感,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哦。
说到“数感”,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接下来就解释一下,什么是数感?
大家可以看图数数。对于成年人来说,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哪个图片里的苹果多,哪个图片里的苹果少。
而且,左边的图片看一眼就能知道有几个。
但是右边的图片,成年人也需要稍微数一数,但成年人不是像孩子一样数1234567,而是在脑中自然地把苹果分成两堆或三堆,可能先数3个再数4个;或者先数2个再数2个最后数3个。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区别,就是因为处理这些数字时,大脑运用的区域不同,数感也不同。
一眼分清楚多和少,以及数数的方式,就是数感的表现之一啦。
数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训练的。家长想要孩子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就要从培养孩子的数感入手啦。
4个方式,培养孩子的数感是关键
杜克大学数感实验,以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做为研究对象,发现宝宝对数量变化非常敏感。他能够轻易地知道哪个多、哪个少。
日常生活中也是,要是有两包糖果给孩子挑选,他一定会选择多的、大的那一包。
但是孩子到了做作业的时候,却没有选择糖果的时候那么容易了。
也许这个场景很多妈妈都遇到过,或者即将遇到:
家长问:“这是几呀?”
孩子摇摇头:“不知道。”
家长提示:“不知道你数数呀?”
孩子伸出手指,嘴里念念有词:“12345678”,好,数完了。
家长又问:“几呀?”
孩子一脸懵,回答不出。
家长急了:“不是刚刚数完吗?”
其实,在孩子最开始接触算数的时候,这种情况非常正常,而且很常见。家长一定不要等到上学了再着急上火,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感。
说到培养孩子数感的方式,培培老师列举了好几个:
• 第一:数数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爸爸妈妈可以在各种场景中灵活运用,比如跟孩子一起排队,可以问有几个人在排队?中午吃饭的时候,让孩子数数有几个菜?玩游戏的时候,让孩子计算一下一共有几个玩具?
运用这些场景,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并不会觉得累。
第二:借助生活中的物品来帮助数数,比如积木、小棒、雪花片等,这些事物能够变成孩子学计算的好工具、好帮手。
• 第三:要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读,而且一定要让孩子接触大数字。比如,给孩子报兴趣班,一次就缴费好几千,买玩具花了好几百等等,都是孩子接触大数字的机会。否则孩子永远在数20以内的数字,就没办法发展数感了。
• 第四:家长要注意避免符号与符号的对应。
让成人用手比个“6”,很多人都会只伸出两根手指。可是这却会让孩子感到迷惑,两根手指不是代表“2”吗?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面前说“6”的时候,就伸出6根手指。
怎样教5岁的小朋友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
对孩子的数学教育,一方面给孩子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点滴渗透。
1、增强瞬识数能力
瞬间识数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能立刻反应过来这个数字代表的实际含义。
这份能力的好处,可以减少孩子在脑中判定数量的时间,提高回答效率。
平时,家长想要训练这份能力,可以从生活中找实例:
比如出去吃饭要几双碗筷,吃水果的时候,抓一把樱桃,让孩子估计总共有几颗。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定数量的情况,都可以要求孩子来完成,这其实就是在训练孩子的瞬间识数能力。
2、凑十法熟练应用
数学早教中,加减法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关键就是要能灵活运用凑十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
8+6,将8拆分为4和4,得出4+4+6=14的结果。
孩子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深究其训练的本质内容,就是对凑十法是否熟练运用。
考虑到数学本身的抽象性特征,在一开始早教时,可以先以书面形式进行练习,待孩子熟悉后,再训练口算能力。
3、基础练习不能丢
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已经能够进行口算后,就觉得不必再做书面的计算习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书面式的练习,对孩子来说,是熟悉计算最好的方式,
未来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口算只是早教中一个附加能力,使用率最高的还是笔纸的计算。
4、善用生活中数学
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都暗含着数学计算,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计算机会,给孩子提供多样化计算环境。
超市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给孩子练习计算能力的地方:
购买多件商品后,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算一算。
同样的产品,在打折促销时,不同的方案,到底应该买哪一种,会更加优惠。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高的学科,家长只要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很多练习的机会。
5、让计算变趣味性
计算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掌握计算能力,又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就需要家长开动脑筋,多找一些有趣的形式,锻炼孩子的口算能力。
比如:今天是5月20日,距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
外婆今天买了12个苹果,家里五个人都吃了一个,还剩几个苹果?
多样化的提问,会让孩子更乐于去使用自己的计算能力。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
教孩子学加减法的方法:
先易后难;算术是比较复杂的,而对孩子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学习较难的算术,很难让他们接受。家长可以将生活融入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例如去超市买苹果,让孩子自己挑选,并数出数量,等到回到家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洗两个苹果,一人一个吃掉后,问孩子还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接触数学并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而且也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运用分解技巧;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大数记心里,小数上下加减;
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
需要幼儿掌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这样记住了以后,进行20以外的加减法运算,对孩子来说,就不会很难学;
巩固成果;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出题目,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提问,而且问的时候语速要快,要给孩子一种紧迫感,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思维的效率,而且多次练习能够让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提高算术能力。
辅导技巧;要想提高幼儿数学加减法能力,一定要让孩子对十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最好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心急,要告诉孩子加减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对于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需要建立在孩子熟练掌握十以内加减法之上才行,家长可以找一个横格的本子,在十页纸上随机为孩子出题,将20以内的数字的任何一个组合都顾及到,帮助孩子更深刻记忆。
怎样教幼儿孩子学10以内的加减法
这种算法孩子很快就能学会,甚至两位数的都可以加减,你只求结果不求孩子理解不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
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我还是推荐这一种,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
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算会那道题,而是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如:4个苹果,可以分成1个和3个苹果,也可以反过来说是3个和1个苹果,同时,1个和3个苹果(或者3个苹果和1个苹果)合起来就是4个苹果。也就是说: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先从分解2开始。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在此推荐几点学习十以内加减法的方法:1.
先易后难先从十以内的加减法说起起。可以与生活中可以用数量概念表达的物体结合。比如苹果、桔子、荔枝、西红柿、芒果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让他知道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
巩固成果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给孩子出题目。只要有个空闲就可以提问,语速要快,这样给孩子一种紧迫感,可以锻炼他快速思维提升效率的习惯。家长随口就可以说出3+2、4-3、4-2等等,只要孩子答对了,就要表扬他,“真棒”“真厉害”“我的孩子真聪明”等。十以内的加减法要让他特别的熟练。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最好。3.
辅导技巧十以内的加减法,再重申一遍,一定要让孩子极其熟练才行。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万莫着急。要告诉孩子加减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特别是在十以内加减法时一定要讲清楚,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理解。4.
计时策略要给孩子采取计时方式做练习,也可以给孩子出题计时,孩子来完成,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提高他练习的乐趣。超时了就给予奖励,慢了就请下次继续加油哦!
希望这些整理可以帮助到您!
怎么教孩子加减法
*****先教分解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我还是推荐这一种,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
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算会那道题,而是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比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和4个苹果,也可以反过来说是4个和2个苹果,同时,2个和4个苹果(或者4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起来就是6个苹果。 也就是说:
1、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
3、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打基础的方法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如何才能让孩子快速学会加减法?
这不是一篇拔苗助长的文章,幼儿园的孩子有没有必要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否学的太早了?因为这些知识小学阶段还要重新来过。暂且不去讨论这些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教育制度的改变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应试教育制度还是主流,除非想让孩子走非主流,那需要冒一定风险,否则,还是帮助孩子去快乐的适应的吧。
一、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是可以熟能生巧的
三、用轻松快乐的态度面对知识
四、不需刻意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1
父母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要会指导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只粗暴的用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态度去影响孩子,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你就不明白呢?孩子有孩子的理解力,他们的思想和内心世界远没有成人那样成熟灵活,所以,有时候,大人觉得最简单的1加1等于2的道理,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
知识的深入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基础是一点一点打好的,所以父母万不可小觑最简单的东西,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东西拼凑而成,它是一把打开数学迷宫的钥匙。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理解并掌握数学运算,这会带来什么好处呢?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带来自我满足和成就感,那内心中的自我激励热情会源源不断。
所以,虽然也对两人发过脾气,责备两人为什么老算错?但令人欣慰的是,小容小韬从来没有因苛责态度而放弃,反而对数学运算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兴趣,每天上学放学,或者外出玩耍时,还一再要求说,“爸爸,你给我出个题做吧?”如果感觉太简单了,还会说,“爸爸,你出个难的吧?我要做难的。”
1
两人之所以如此快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最简单的10以内的数学运算也非常熟练了。几天前,两人还在数手指头的时候,到现在已经完全抛弃了,说几加几的时候,两人只眼珠转一转就可以马上说出答案了。
之前也给两人买过一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书,没想过特意给两人做,或许认为那太枯燥了,把孩子摁在桌子上一直做题,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只是想如果两人掌握不熟练,可以有所参考适量给两人出一些题做。但结果呢?小容小韬在熟练掌握数学运算后,竟然爱上这本书,我还没有出题让两人做时,上面各种各样的题,包括连续运算的题目,两人做起来都乐此不疲了。现在每天晚上连睡前故事都不听了,跟我说,“爸爸,要不我做一会儿题然后就直接睡觉吧?”当然,虽然孩子虽然不需要睡前故事,但最好还是讲一讲的,而且也不喜欢看到孩子们变成“学习机器”的样子。
但无庸置疑,学习是可以熟能生巧的,当两人基本做完这套书的习题后,再难一点的加减法,对他们来说也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元旦放假时,说给两人买本20以内的加减法习题书时,两人竟然缠着我快点去,买回来的当晚,小韬就已经完成了四页的习题。但这不是刻意安排他去做的,他只是喜欢而已。
1
另外,任何孩子都会有学习困难的时候,有时候让我们父母一筹莫展的时候,或许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了。这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快乐,大家觉得小容小韬一定表现很棒吧?但或许在几个月前,还对两人面对数学运算一窍不通时而无奈发愁呢。
但不是一个焦燥的家长,知识是可以被征服的,相信孩子们也一定能做到。这样态度也会带给孩子们信心和动力,而不会在父母的责备里变得自卑,或者在知识面前畏缩恐惧。
快乐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豁达的父母。
1
虽然,一直希望孩子对学习保持兴趣,但兴趣绝不是可以强加的。兴趣应该缘自孩子内心,是出于自发的热爱,而不是被威逼或教育出来的。所以,父母的引导很重要,但这无需刻意,有很多东西是水到渠成的,就像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培养小容小韬喜欢学习的习惯,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却让两人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深厚兴趣。
很多父母往往对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关注太多,这其实是一种自私,而忽略了孩子的追求和快乐。
小容小韬对于数学的学习,阅读的兴趣,识字的主动性,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但我会做到三点,一是培养习惯,二是给他们机会,三是自己也会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于是,一切都像是自然发生而非刻意而为,学习的兴趣亦是自然产生,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自己,这潜意识里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今年两人将要上小学了,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或学习会怎样?会不会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下,也会变得劳累不堪,但有一点我会一直让孩子领会到,让自己去适应生活,努力奋起积极面对,远比烦躁无奈消极的态度更让自己快乐。需要什么,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帮助孩子们去领悟。
如何教5岁孩子学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