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狂犬,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另外,还有人想问狂犬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多久,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狂犬病毒在空气中存活呢,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一起细细了解。
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
在空气中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宿主不易生存,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生存数小时,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且病毒在离开体外的瞬间失去传染性,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
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活多久
狂犬病病毒接触空气会失去活性而死亡,一般来说,狂犬病病毒只能在无氧状态下存活,没有覆盖物载体的话,几分钟就会灭活的。其实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强,可被日光、紫外线所破坏。强碱,强酸,高锰酸钾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1%福尔马林或70%酒精中会很快死亡。对温度作用较敏感,加温100℃只2分钟均可使狂犬病毒完全死亡。
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
狂犬病病毒为厌氧菌,接触空气会失去活性而死亡.一般来说,狂犬病病毒只能在无氧状态下存活,没有覆盖物的话,几分钟就会灭活的.
狂犬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多长时间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以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不耐热,在50℃时1小时,100℃时2分钟即可灭活;对酸、碱、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敏感;70%酒精、0.01%碘液和1%-2%的肥皂水亦能使病毒灭活。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机会多。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常含有大量病毒,人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粘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病,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
感染者发病时呈高度兴奋状态,并伴有发热、头痛、恐怖不安、惊风怕声、肢体发麻、吞咽困难,一旦喝水即引起严重痉挛等症状,出现恐水现象,故又称“恐水症” (hydrophobia)。3-5日后,病人转入麻痹、昏迷状态,最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该病毒,因此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狐、獾、狼、猛、蝙蝠和其它野生食肉兽,则是自然界中传播本病的储毒宿主和自然疫原;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毒的犬、猫,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但是狂犬病毒是一种只能寄生在动物上病毒,它离开动物体在空气中只能存活24小时.
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
在空气中生存能力极差
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宿主不易生存,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生存数小时。
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且病毒在离开体外的瞬间失去传染性,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
狂犬病毒能在空气中存在多久?
1、正常犬群体中携带狂犬病毒的概率是很低的,印象中研究结果是低于3%
2、洗发液是弱碱性,对狂犬病毒具有杀灭作用,这种环境下半个小时基本百分百杀死
3、即使前两项全失效,狂犬病毒在洗发液里或者侵染你伤口的概率也不到20%
三者综合:3%x1%x20%=6/1000000.
另外,在空气中,狂犬病毒根病不能存活,因为它必须依赖活体动物或细胞存活。虽然没做过实验,不过个人估计也就两三分钟,要是有阳光,也就十来秒吧。
狂犬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
狂犬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实际上讨论狂犬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实际上狂犬病毒的抵抗力是非常脆弱的,干燥即可以使其灭活。或许通过喷嚏咳嗽所带出的狂犬病毒在气溶胶中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保持活性,但这完全不会造成感染,病毒的感染必须要有一定的病毒量和恰当的感染途径,不应该想当然的认为有病毒就可能会被感染。
狂犬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十分钟吗
狂犬病病毒在脑组织中室温条件下,或者低温,会保存1-2周。单独的狂犬病病毒,对日光的抵抗力很弱。病毒主要通过破损伤口进入人体肌肉进行繁殖。舌头粘膜不具备感染条件,因此不会被感染。
希望对您有帮助!
狂犬病病毒在空气中,常温常压下能存活马?能存活多久?
一般来说,狂犬病病毒只能在无氧状态下存活.不考虑有覆盖物的话,几分钟就GG了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狂犬病毒简介
狂犬病的病毒有两种类型:
1.从病人及有病的动物中分离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嗜唾液腺的特点,可使人或动物患狂犬病。其症状以疯狂为主,称为狂躁型狂犬病。
2.从中南美洲的蝙蝠分离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动物以后,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状以瘫痪为主。称为瘫痪型狂犬病。这种病毒的特点是即嗜神经,又嗜内脏,侵犯力比较弱。但可借空气传播,在脑内形成内基氏小体不典型。
一般说来,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强,可被日光、 紫外线和超声波所破坏。强碱、强酸、高锰酸钾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 1%福尔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干燥后逐渐失去感染力。 对温度作用较敏感,加势56℃时一小时,60℃时10-15分钟,100℃只2分钟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但低温却是病毒的良好生存条件。在4℃时脑块中的病毒可以保存几个月,在-70℃ 时则于几年之内,仍能保持其传染特性。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两种。
1.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
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禽类则不敏感。鸡、 鸭鹅、孔雀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但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通常呈麻痹型。鸭对狂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只有29%可以出现神经症状,其中许多鸭子仍能存活。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 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但应引起注意,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
2.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动物
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大病而死亡。而这个"健康"的动物仍然健在。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家畜的带毒率不高, 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危害性最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方式:
1. 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 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据统计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伤者78人,宰杀狗剥皮刺伤手感染者8人。
3. 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