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鉴赏 >

相由心生 境由心转 万物唯心

  • x鉴赏
  • 2021-12-12

聊到心生,大家都了解,有朋友问相由心生,境由心转的意思,还有朋友想问佛曰 如是 如是,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相由心生 境由心转 万物唯心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相由心生 境由心转 万物唯心,希望能帮到大家。

相由心生 境由心转 万物唯心

意:

面相是什么样由内想法、态决定;所环境随着人的心情、情态而改变。人的命运是自己主宰和把握的,福气是自己创造、产生的。主要是讲凡是由人的自身态度、主观决定的。

出自:

佛教《无常经》: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福当自求”。上面四句就是“福由心造”的秘密,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一个人福报的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心念。人的先天命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无量罪业;一念的慈悲,也可增加无量福德。天地本来最为公平,吉凶惟人所召,所以改造命运的根本之法就是从改变心念开始:净化内心,断恶修善,何愁福报不至?

这来源于佛教的《无常经此话原文内容是:世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其中,“世事无相,相由心生” ,这句话本是佛教偈语,意思是一个人有怎样的心境,就有怎样的面相。

“相由心生,无我无相,空由心生,无我无空”,这是宗教唯心论。即世界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万物的样貌和形态都是由我的心产生的,因为我看见了他们,才认知他们的存在。我没有看见他们,他们于我就是不存在的。

《无常经》是佛教典籍, 梵名Anityata^ -su^tra 。全一卷。

相由心生是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此处“相”指的是物相,世间万物的表现形式。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状态的对同一件事物的观感是不同的。

正所谓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就是灰暗的。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唯心OR唯物?

09牧医3班 | 七 说的有道理,佛教不能以唯心或唯物来判如果法讲,叫做唯识,所有外界的物界都是由这些特征的因缘聚合离散而表现出的,一切难终久,会合必有散。由于各物质组成的分合变化,因缘聚会,才产生了这个世界。但是,物质世界种类纷纭,只有被我们慢慢点滴的觉察认知才会发现和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唯识”。并不是说被“识”了才出现,而是说因为“识”了,才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外相因意识的作用情况而被认识,外境因为心思的情绪转变而有不同。

外界一直存在,内心的意识也一直存在,没有谁在决定谁,只有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意识思维是有局限的,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接受、理解和判断能力的体现,我们对外界认识到什么样子、认识到什么程度,这些并不以外界的存在和变化而获得,而是依靠我们的心意见解能够走多远。

所谓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从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思想影响下的欧洲哲学概念,现代的宗教哲学主要是西方哲学理论与西方基督教宗教哲学的延续,是从他们的理论视角在看待问题,在东方国家,心的概念与西方的心的概念是有不同的。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世间万物皆是化相. 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

万事皆不变!外界的万事万物皆由心造,真常心不动,那有什么可以改变你的清净自性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