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一句,大家应该都熟悉,有朋友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另外,还有人想问纸上得来终觉浅下一句诗句是什么,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呢,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下一句诗句是什么,让大家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翻译:
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全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诗人从古人“学”、“问”不遗余力的经验中引出议论,告诫儿子,要想老有所成,一是莫负年华,应在年轻力壮时苦下功夫;同时不能仅以书本知识为满足,而应注重“躬行”。这首诗不仅包含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要珍惜时光,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并坚持不懈。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死读书。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哪首诗?
1、出处:宋代词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的诗词纸上得来终觉浅和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全诗是什么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全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全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一、《冬夜读书示子聿》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二、《己亥杂诗》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陆游的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纸指书本。终:到底,毕竟。浅意为肤浅,浅薄,有限的。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躬行指亲身实践。
这是宋代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此诗是作者告诫自己的儿子子聿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全诗原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青壮年时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毕竟还是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注重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送给儿子,本诗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这首诗的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全诗是: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是哪首诗的诗句,作者是谁?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出处】《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1、《冬夜读书示子聿》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2、《冬夜读书示子聿》鉴赏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3、《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 的下一句是什么?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相似诗句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事实胜于雄辩,真金不怕火炼。
纸上得来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