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耐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朋友问国产车用的都是国产发动机吗,还有朋友想问国产车哪个品牌的发动机好,油耗低,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现在国产车的发动机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国产最耐用的发动机,让大家少走弯路。
国产最耐用的发动机
随着自主造芯热的兴起,中国轿车核心技术话语权的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领域,拿来主义已经不是中国自主企业的混世之道,更多的企业认为,只有拥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受制于外方的境况才有可能改善。
在国外,汽车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基本由整车厂自己生产,而在国内,众多汽车厂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上规模的技术研发队伍,难以实现发动机自供,发动机采购主要依靠合资公司、独资公司以及进口解决。在这个拥有较高利润的市场上,三菱的发动机已经形成相对垄断。三菱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厂——沈阳三菱和哈飞三菱,前者在国内2.0升-2.4升排量轻型车发动机市场上占有35%以上的份额;后者号称微型发动机之王,在同类产品中销量全国第一。
作为自主品牌中较早的B级车之一,奇瑞的东方之子上市之初搭载的就是三菱发动机。曾经有一批使用三菱发动机的东方之子,出现耗油量过大问题。去年年底,奇瑞甚至大批量召回一批有缺陷的使用三菱发动机的奇瑞车。对于坚持自主造车的奇瑞来讲,发动机采购能降低很大一部分研发经费,但如若出了问题,要想靠厂家自己解决是相当麻烦的。这也迫使奇瑞在自主发动机研制成功后,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原来使用三菱发动机的奇瑞车全部更换为自主芯。使用自主芯的好处就是,可以更稳妥地进行质量监督,不必担心采购的发动机出现质量问题,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
早在2002年,奇瑞就把目光投射到发动机的研发上。而当时中国发动机的研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至少有20年的差距。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了全部满足欧四排放标准的18款汽油、柴油发动机,其中,汽油机升功率达72KW,柴油机达到50KW。这些指标不仅比自主品牌的国产主流产品高出近一倍,而且比国内部分合资企业的产品更为先进。
ACTECO发动机的优异性能也使得它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先后出口美国市场7000台,同时和菲亚特公司签订了协议,向其提供1.6升和1.8升汽油发动机,用于在中国境内及中国境外生产的菲亚特汽车,年供应量将超过10万台。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把菲亚特采购10万台发动机称做是“奇瑞汽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ACTECO1.8L发动机在奇瑞汽车第二发动机厂批量生产同时供应海内外市场,奇瑞的努力赢得了海外跨国汽车巨头的青睐。而菲亚特大量采购东方之子1.8L发动机的理由,即是高品质所带来的市场认同率。
一直坚持自主造车的华晨和吉利,在发动机的研发上也略有斩获。日前,华晨1.8T涡轮增压汽油机实现了量产。这款原本计划将骏捷系列推向顶峰的发动机,首先装在了体形更大的尊驰车上。据了解,该发动机是华晨联合世界三大内燃机巨头之一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打造的,华晨拥有全部知识产权,而华晨官方也对其动力输出性能及可靠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透露,吉利一直在系统规划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包括1.3升、1.4升、1.6升这样的经济型排量发动机的制造,而2.0升-3.0升排量发动机的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将开发配套的变速器。目前,吉利的很大一部分车型都使用了自主发动机,今后也将全部以自产替代采购。
李书福表示,如果没有自主的研发支撑,一切想法都只是海市蜃楼。没有外资伙伴引进的现成产品可依靠,这反而成了民营企业的一个优势,即可以灵活选择研发策略并进行尝试,而不用担心有除资金以外各种因素的掣肘。
与上述几家企业相比,上汽的自主发动机战略则是独辟蹊径。在将英国罗孚纳入囊中后,上汽创造了自主品牌荣威,并把罗孚发动机的规划确定为未来战略的重点。上汽英国研发中心RICADO2010,保留了大部分罗孚员工,其中多数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的专家,在引进发动机国产前他们已对此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据了解,上汽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由国内供应商集成制造,关键元器件采用高精度成熟可靠的进口件。首条整装线是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线,能生产包含KV6和K4汽油机以及L/G柴油机的三大系列6个品种的发动机装配生产线,产能每年8.5万台。
根据上汽汽车的规划,2010年将实现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辆整车。这意味着将有10万台发动机外销给其他整车厂商。目前,已有包括东风柳汽在内的多家国内汽车品牌决定放弃三菱芯,向上汽抛来了橄榄枝。
毋庸置疑,汽油发动机市场空间主要受乘用车市场发展影响。随着整车行业的高速增长,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也一直保持火热态势。长期以来,发动机技术话语权的缺失,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自主整车企业。随着自主造芯热的兴起,中国发动机采购受制于外方的局面势必将得到改善,那个中国车用三菱的时代也将远去
并不是,除少部分国产车采用国产自研发动机外,大部分国产车采用的都是日本三菱集团设计研发的汽车发动机。
从2004年起的短短两三年间,包括哈飞赛豹、华晨中华尊驰及骏捷、奇瑞瑞虎、长城哈弗、比亚迪F3、众泰2008、双环CEO、陆风X6、中兴无限、永源UFO、浙江吉奥、华翔富奇、河北大迪、上海万丰、富迪开拓者、曙光傲龙,再加上排量2.4L的北京JEEP 2500等,都开始配备国产三菱发动机。
1997年和1998年,三菱先后在我国东北投资设立了两家发动机合资企业:沈航三菱、东安三菱。在当时的中国品牌轿车和SUV几乎都选择了三菱发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中国品牌正处在起步阶段,发动机研发和生产能力都比较弱,只能依靠购买现成的产品用来组装。
2、三菱发动机具有耐用、经济、易修等优点,且当时市场上没有其它成熟发动机技术可用
3、国产后的三菱发动机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那几款国产发动机最好?
所以全球汽车企业都在一股脑的研发2.0T发动机,主要是因为各国政府对于排量税的标准,都卡在2.0L发动机上了。超过2.0L排量税就会上升。另外,2.0T发动机也是发动机功耗比最“黄金”的区间,所以下到10几万,上到百多万的车子都在换装2.0T发动机。
那么全球2.0T发动机,哪款最强呢?其实从消费者的角度很难客观评判,消费者只会看功率大小,但功率是厂商根据需要调节的,同一款发动机,可以有不同功率,这在BBA、沃尔沃、等豪车品牌上已经屡见不鲜。
国产SUV哪款发动机最好
NO.1瑞风S3
瑞风这个品牌可能很多人见得少,特别是在一线二线城市会比较少,但是瑞风S3的销量一直都挺好,尤其在2015年它势头之猛,更是当之无愧的全年小型SUV销量冠军,瑞风S3绝对是一员老将的老将了,这款车销量不错还是要源于那款1.5L发动机,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车型,而且这款发动机搭载了很多不错的技术,即使在高速120km/h以内超车都是非常的轻松,非常的敏捷,而且在发动机降噪方面也是做得很不错,而且匹配的是手动和CVT变速箱,在平顺性上也是做得很不错,对于同级别的车型,小编觉得是一款不错的代步车型。
NO.2艾瑞泽5
奇瑞在国内车企当中一直是老大哥的形象,在技术研发上也是公认的国产第一,在发动机的研究上已经有15多年的历史了,比吉利和长城的技术要过硬的多,而且奇瑞的1.5T发动机也承诺100万公里的质保,这也说明这是有很不错的自信和实力的,这款艾瑞泽5匹配的1.5T发动机虽然不足本田思域的1.5T但是在国产车型当中绝对的一流。
NO.3吉利帝豪
可能更多的人都知道吉利帝豪车型卖的很不错,但是却不知道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发动机,当然了从外观和配置的厚道我们也能看得出这是一款在精心打造的车型,在同级别中也有无法超越的优势,虽然说吉利帝豪发动机没有那么的光彩夺目,但是吉利帝豪搭载的1.3T和1.5L发动机在耐久性和油耗上做的很不错了,正常的帝豪开个20万都不需要大修,其实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看得到,很多老款帝豪还在路上奔跑着呢。
NO.4骏派D60
可能说到这款车大家都会有所质疑,这款并不是热门车,确实在销量上很一般,但是这也不能代表这款发动机就不行,这款发动机的零部件基本上是全进口的,而且是在一汽丰田的工厂里生产的,生产的机技术还是源于丰田,在发动机的调教上也是来自于丰田,这款骏派D60搭载的发动机是与卡罗拉一个系列,卡罗拉发动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就不用再普及了,所以这款骏派D60开个二三十万公里不大修也是很正常,会比一些大众车型还耐用。
国产车哪个品牌的发动机最耐用
肯定是解放或者东方红这两款拖拉机的发动机最耐用了,我开了快18年拖拉机了,发动机从来没坏过,就是要不停加水,比较麻烦
国产最好的发动机有那些 为什么国产发动机一直造不好
长安汽车BlueCore动力品牌是长安汽车集所有动力研发与创新成就,融入极具前瞻性未来创想,打造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总成的解决方案,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高端人才智慧创造出的纯净清新动力系统。它涵盖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TEiGDi D-VVTTC新能源等发动机技术以及DCT、 AT、MT等变速箱领先技术,通过在CS75,逸动,悦翔,CS35,睿骋等轿车主流车型成功搭载。当选‘中国心’2013年度佳发动机。
今年长安CS95搭载着由长安汽车百分百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的发动机——蓝鲸2.0TGDI发动机。这颗“最强芯”历时6年,由人均研发经验超过25年的精英研发团队锤炼而成,申请专利74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且相关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863项目专家验收,填补了国内2.0L及以上增压直喷发动机自主开发能力空白,是国内最强,世界领先的发动机。
发动机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
最主要是发动机技术和发动机加工的差异,国外的技术很先进,比如进排气道的设计,国内很多发动机都是参考国外发动机设计的或者直接请国外设计公司设计;加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国内的发动机配件很少能在国外的发动机上使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工技术和工艺达不到要求,零件之间的配合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高档车推荐进口发动机,耐用、动力强劲而且排放污染低;中低档车推荐国产发动机,性价比高,配件好找。
现在国产车的发动机耐不耐用
现在发动机的耐用性都不是问题,现在拼的是发动机的技术,油耗,动力,平顺性,使用的便易程度等等。在这个内燃机都要被逐步淘汰的时代想让发动机活的久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
国产哪个车发动机最好
那些品牌运作不好的企业说事儿啊,汽车界目前普遍认为吉利的品牌运作在自主品牌力最好的。看看人家名字,帝豪,全球鹰,英伦 各有特色,各有受众,而且各个品牌的定位与产品的配合也非常好,已经体现出了高手的作为和大家风范。在技术方面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安全和人性化方面,发动机也挺好,而且企业生命力旺盛,成长速度很高,虽然目前不一定是自主中最好的,但十年之后,就是中国的第一。帝豪定位为小资产阶级,所谓的小有成绩,大有潜力的这些人,通常都是比较务实的人群,在功能和外观上不错。全球鹰主要定位于一些普通的年轻人家用和工作代步。而英伦品牌主要定位于家庭使用,在人性化方面做的不错。销量上也表现很好,在这么惨淡的车市上能保持增长真是很不容易,而且市场的认可度也在增加。
而奇瑞是品牌做得最烂的自主车企之一,包括他的产品外形和定位,总是搞得不伦不类,几个品牌更是让人记不住,“QQ”却没有当品牌来运作。幸亏奇瑞的技术根底蛮好,也就因为这个才混到现在的地步。
长城的基本功也不错,也很务实,但是他的品牌运作也不太成功,属于埋头苦干但不善于表达型的。
上汽也比较有前途,财大气粗的,也有野心。就是傲气太高。品牌还很稚嫩。
比亚迪有点死脑筋,品牌建设也是太老套,不太适应现在这个网络化的,快捷化的社会。
国产汽车发动机到底好不好
如果你经常从媒体中听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研发上取得多少进展、攻克多少技术难关,那肯定被忽悠了。因为那些报道很大一部分是汽车公司聘请公关公司或广告公司拍好了再花钱送上CCAV来播放的,目的一是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在各级官员那里混个眼熟以便争取政府的科研补贴。
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到轮胎、玻璃、雨刮,大到天窗、发动机、变速箱,几乎全被清一色的外资企业把持着。跨国汽车公司一直标榜的国产化率的提高,是通过采购外资零部件公司在华分厂的产品来实现的;而自主品牌们一直吹捧的零部件配套国际化,也逐渐将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打入冷宫。
接下来就几大零部件总成的外资占领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以下企业均为外商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流向了国外;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国产化的零部件公司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为利润仍然留在中国。
1、汽油发动机:
毫无疑问,日本三菱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汽油发动机供应。在中国整车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三菱公司在当时中国汽车界巨子仰融先生的牵线搭桥之下,1997年在辽宁沈阳设立航天三菱、1998年在黑龙江哈尔滨设立东安三菱,分别生产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为当时的哈飞、东南、华晨等公司配套。随着1999年前后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在它们建设之初都不能自产发动机的情况下,三菱在华投资的这两个发动机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着实赚了不少钱。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东安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3,华晨骏捷,东南蓝瑟、菱悦、希旺,哈飞赛马、赛豹,众泰5008,风行景逸,长丰飞腾……
使用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6,华晨尊驰、骏捷,金杯海狮,奇瑞东方之子,福特全顺,江淮宾悦,上海英伦TX4,帝豪EC8,东南菱悦、君阁、戈蓝,江铃陆风,海马3,柳汽风行MPV,长丰猎豹,长城哈弗、嘉誉,华泰特拉卡,北汽域胜、骑士,福田蒙派克、风景,郑州日产奥丁,中兴无限、威虎,曙光傲龙、旗胜……
2、柴油发动机:
在轻型柴油发动机方面,五十铃无疑是王者。这家日本柴油发动机和商用车巨头早在1984和1985年就在中国四川重庆和江西南昌分别成立庆铃汽车和江铃汽车,开始生产五十铃皮卡、轻卡和与之配套的4JB1发动机。随着福特全顺、福田风景等轻客的下线,五十铃发动机更是在轻客市场找到了蓝海。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皮卡、轻卡、轻客上用的柴油机都采购自五十铃或使用五十铃技术生产。
在重型柴油机方面,美国康明斯公司则独占鳌头。这家美国独立发动机制造商仅在整机生产方面就在中国建立了4家公司:东风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重庆康明斯、福田康明斯,配套范围则涵盖了东风、陕汽重卡、重庆铁马、福田欧曼等重卡企业,宇通、金龙、青年、中通等客车企业,以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工程机械企业。可以说,康明斯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重型柴油机市场。
3、电喷系统: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目前国内生产的所有汽车上都必须安装电喷系统。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属于丰田集团)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其中德国博世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超过了60%。
从自主品牌到外资品牌、从轿车到卡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中国消费者每买一辆车就会向上述三家外企贡献上千元的利润。
4、重型变速器:
美国伊顿、德国采埃孚两家公司不仅控制着全球重型变速器的研发和销售,更是几乎垄断了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早在1980s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伊顿和采埃孚就将重型变速器制造技术分别有偿转让给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为当时同期引进的斯太尔重卡车型配套,两者后来演变为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的两大霸主:法士特和綦江齿轮(綦江县是凤姐的家乡)。
现在,两家国际变速器巨头均已在中国设厂。美国伊顿1997年在上海独资设厂生产重卡变速箱,专注高端市场;2003年与法士特、湘火炬合资成立伊顿法士特齿轮(西安)有限公司,为中国重汽、东风、一汽、福田等厂家配套;2004年与一汽合资成立一汽伊顿变速箱有限公司,主要配套解放重卡。
德国采埃孚1998年在苏州独资设厂生产客车用变速器,2004年与上汽合资设厂生产轿车用变速器,2005年在杭州独资设厂生产卡车用变速器,2010年又与多年的合作伙伴綦江齿轮实现合资进一步拓展中低端市场。
无论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如何惨烈、利润率如何下降,潜伏在幕后的伊顿、采埃孚两家外企都会偷笑着坐收渔利。
5、轿车变速器:
丰田控股的爱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商以及全球第5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各个角落。1996年合资成立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手动变速器,尔后于2003年变为外商独资企业;2004年合资成立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变速器。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外资品牌有:保时捷、悍马、雷克萨斯、沃尔沃、吉普、三菱、马自达、现代、起亚、铃木、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五十铃、日野、大发……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合资品牌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北京奔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安铃木……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亚迪、东南、长城、华晨、长安、名爵、荣威、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广汽传祺……
亲爱的愤青们,如果要抵制日货请问我们能买什么车?
6、汽车内外饰部件:
以美国江森自控、德尔福(原通用汽车零部件分部)、伟世通(原福特汽车零部件分部)、法国佛吉亚为代表的跨国零部件巨头,不但为国内汽车厂商制造座椅、仪表台、扶手、车门内饰、车顶内饰、保险杠、车灯、雨刮、空调等内饰、外饰部件,更是在车型设计之初就参与内饰与外饰的设计。上述几家公司为几乎所有的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内饰与外饰部件。
7、天窗系统:
从高端的劳斯莱斯、宾利到低端的奇瑞、夏利,车上用的天窗竟然都来自同一公司——德国伟巴斯特。德国伟巴斯特1936年获得第一个天窗专利,现在在全球汽车天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伟巴斯特为几乎所有的国内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供货。
8、轮胎:
从低端的韩国锦湖、韩泰,到中端的美国固特异、意大利倍耐力、
日本
邓禄普、普利司通、优科豪马,再到高端的法国米其林,无一不是清一色的外资。国产轮胎的市场大多仅局限于微型车和商用车。
9、汽车外观设计:
不但会计师事务所领域有全球四大,汽车设计领域也有全球四大:博通、宾尼法瑞那、乔治亚罗、意迪亚,来自意大利的这4家公司为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公司设计过外观。
博通一直是兰博基尼、菲亚特、玛莎拉蒂的稳定合作对象;宾尼法瑞那则与法拉利结为挚友,几乎垄断了法拉利的全部产品设计,1950s初还生产了27000部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车型,通用也是它的常客,请宾尼法尼亚设计了别克Lido50、凯迪拉克敞篷车、雪佛兰鲁米娜MPV、第二代大宇旅行家(即国产的别克凯越)等车型;大名鼎鼎的乔治亚罗则设计了大众高尔夫、帕萨特、奥迪80、布加迪、西亚特、菲亚特熊猫、朋多、乌诺、蓝旗亚Delta等多款经典车型。
1996年宾尼法瑞那为哈飞汽车成功设计了“中意”微面,标志着全球四大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宾尼法瑞那先后又设计了哈飞赛豹、路宝、江淮同悦、奇瑞A3和M14、长丰飞腾等;乔治亚罗的作品则有华晨尊驰、骏捷、一汽奔腾、东风风神H30等;意迪亚则有第一代别克君越、陆风风尚、长安CM8、奔奔和海马3等作品相继问世;博通作品较少,目前只有昌河爱迪尔和奇瑞瑞麟G6。从2004年开始,它们干脆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宾尼法瑞那有1/3的业务来自中国,意迪亚的中国业务则占总收入的40%。
10、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德国FEV、英国Ricardo是当今全球三大独立发动机设计公司,再加上专注于柴油机领域的意大利VM,四家公司垄断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设计公司,向包括奔驰、
宝马
、福特、通用在内的几乎所有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制造企业提供发动机设计服务及发动机测试设备。AVL因2006年向奇瑞出售发动机技术而在中国一夜成名。其实AVL在中国的足迹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李斯特先生早在1926年到1932年就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1987年,AVL协助机械工业部制定了《中国内燃机发展系列型谱》、《中国柴油机烟度排放标准》;1999年与国家科技部合资成立了厦门海腾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目前AVL在中国的客户主要有:奇瑞、潍柴、锡柴、大柴、上柴、云内等。
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处于同一城市的意大利VM公司,上世纪曾为路虎揽胜、罗孚800、阿尔法罗密欧提供过发动机,现在使用VM柴油机的车型则包括凯迪拉克CTS、吉普大切诺基、自由人、雪佛兰科鲁兹、科帕奇、景程、克莱斯勒大航海家等。2004年开始,江铃、华泰、长丰、长城、上汽相继购买了VM的柴油机制造技术及关键生产设备后开始生产自己的柴油机。
德国FEV早在1980s就开始向广西玉柴出售发动机技术,目前其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上汽、华晨、陆风、玉柴、云内等。
英国Ricardo早在1930s就开始向伦敦巴士和法国雪铁龙提供柴油机,近些年的主要成就是为奥迪R8和布加迪威龙设计了DSG变速器、帮助宝马优化K1200系列摩托发动机、帮助迈凯轮设计了其第一款发动机M838T等。目前Ricardo在中国的客户包括:一汽、上汽、长城、力帆等。
由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均被外资把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只能完成前期的市场调查、产品定义、外观及内饰设计,中期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以及后期的经销商招募、销售管理等步骤。而其中前期的市场调查多是委托AC尼尔森等国际市场调查公司完成,外观设计多是委托意大利都灵街头多如牛毛的汽车设计公司完成,内饰设计多是委托美国江森自控等公司完成;后期的经销商招募的标准就更低了,不管以前卖没卖过车,也不管以前是卖电缆还是卖家电的公司,只要你有资金、认同我所谓的“企业文化”就能取得销售权。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越来越像电脑城的组装门店,只要能够“整合全球造车资源”,就能攒出一辆整车。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包这一速成方式,但中国企业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着本质区别。外企是把自己不屑于干的流程外包给中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则是将自己不会干的流程外包给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30年前就享受过中国当今高速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至今还在充当发达国家制造基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