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到父母,大家应该都熟悉,有朋友问父母对你说过最恶毒的话,当然了,还有人想问特别反感父母说自己病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孩子不听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父母说孩子最恶毒的话,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父母说孩子最恶毒的话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父母总是说他们对我们是好的。世界上除了他们就没有谁对我更好了。但是父母有的时候无形的伤害着我们。每当你让父母生气的时候,为了泄愤,他们总是会说出一些过激的语言。就比如我来说吧。父母对我说过最恶毒的语言就是“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这个事情过去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生气的时候说的话不能当作真的,生气就是生气。
说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不会有间隔的。生气时说的话又有谁会记得。其实我很想说不是的。我其实都记得的。父母有的时候就觉得小孩子嘛,有什么大的想法。觉得小孩子的记性和理解力都不好。觉得我们遇到这种事情并没有多大的感慨。也不会受太大的伤害。
而且由于我们的理解力不强,所以对于这些语言根本就不明白。但是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小孩子或许了解得不多,理解能力不强。但是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出常人的敏感性。能够敏感快速的感知到周围对他的态度以及他的感受。
对我来说,“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是我感觉我听过最恶毒的话。感觉这首先是对我的否定。再次就是对我这个人的否定。是。我是还小。但我并不是无知。我也接受了正经的教育。我也是正正经经的来到这个人间。我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尊严,或许我小,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略甚至无视我的存在,或者说是忽视或无视我的感受。这对我来说特别的恐怖。有时候就感觉,假如说我突然消失都不会有人关心,甚至会幸灾乐祸。
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他是最天真无邪的,他满怀着期待来到这个世间,渴望着关心和爱,他很脆弱,他的安全感全部来源于家人,家人对他的态度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希望父母们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指责我们时语言不要具有伤害性。
父母愚昧无知,还总是说恶毒的话。
我比你惨多了,我父母比你父母更恶毒,更愚昧,更无知,还总以为他们是对的,把他们在工厂里的那套认为对的理论,强加给我,我的情绪被他们影响了30多年了
为什么父母总要把最恶毒的话说给孩子听
看到你的问题,突然想起伤心事了。
具体是什么事情已经忘记了,被说了什么也都不记得了。
但是那种感觉,真的是怎么也忘不了。
无须劝自己他们是为了自己好,只要做好自己就好,大多数人生气的时候都是口不择言,一一去计较很累的。
你最反感父母说的哪些话?
我最反感父母说的有以下几句话:
第一: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这些话估计就是经常要说的,当两个孩子产生纠纷时,有的父母总爱对大的那一个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说多了只会让老大反感:凭什么老大就要让着小的。
在孩子产生纠纷时,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平,作为老大,确实应该保护弟弟妹妹,但父母要换个角度,让他们明白爱护弟弟妹妹是责任,不是义务,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我就是家里的老大,我小时候觉得非常的委屈,那种感觉永远不会忘记,我也无法原谅父母,而且我只比我妹早出生十五分钟而已。
第二:我们这辈子算完了,孩子你要争气,就看你了
有时候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往往结果不尽如意,可又肩扛重任,压力可谓山大。曾听一个父亲说:我自己这辈子都没过明白,要怎么教给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和那些坚毅的品质。我们可以不给孩子创造一个乐观的精神世界 ,但至少不要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影响。
第三:我是你父母,你必须得听我的
父母是孩子最具血缘的亲人,是孩子法律上的监护人,就算如此的亲密,孩子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自由被剥夺。蔡康永曾经说,他最讨厌别人在辩论时用孝道去绑架对方,让对方无法发挥。同样的不要经常地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叛逆,也可能让孩子的内心痛苦。
第四: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谁谁谁就怎么怎么样
有一种神叫别人家的孩子,他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也是我们最讨厌的人,因为我们总是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孩子最反感的估计就是这句话了,孩子做的不好,可以教育可以批评,但少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人与人是不同的,这样的比较也缺少公平性,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确立。
父母说的什么话,让你非常的失望?
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你能想象到这是一个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的吗,很伤自尊,一个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之后,首先会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自我否定,他会变得极其不自信,对我那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其实这并不算什么,因为这样的话在我的童年里实在太多了,这种来自消极方式的教育让我成为了一个不自信的人。
孩子的教育没有小事儿,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进行,首先你应该做到的是和孩子平等的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用积极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像一个独裁者那样告诉孩子怎么做,然后不容反驳的打击他,我觉得这种方式太可怕了,他会严重挫伤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小的时候被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对待的太多了,扭曲了我的价值观,被这种教育方式所改变了,似乎变成了一个奴性特别强的人,总是等待着别人去告诉我怎么做,而我独立性特别差,总是喜欢服从于别人,都是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影响。
那些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正面积极去引导他,而不是去制止他说不对的地方,要知道一个教育方法可以成就一个孩子,有的时候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父母总是说别人家孩子怎么好之类的话,我应该怎么反驳吐槽呢?
我的父母也同样,每天说我那不行这不行,亲戚来家做客,总喜欢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伶俐,而我的父母却是说我很蠢之类的话;我渐渐变得自卑、抑郁,有时候甚至想自杀,可理智告诉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受不了就找一个没人认真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六年过去已经能独当一面可还是忘不掉那些嘲讽,所以要不让人瞧不起你就要努力改变自己,加油.陌生人。
孩子不听父母说的话
1
第一:不唠叨。一般来说如果家长过于唠叨孩子,那么孩子越叛逆,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整天对孩子说你要干什么,也不要整天啰里啰嗦,这样会让孩子非常烦,孩子喜欢父母交代事情简洁明了。
2
第二:不打骂。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不能随意打骂,即使非常生气也要控制住,打骂只会加深矛盾,让孩子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时候父母应该耐心的跟孩子沟通,找到原因,帮助孩子消除暴躁情绪。
3
第三:不比较。孩子最讨厌的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要是想利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那是最不明智的,如果孩子拿你来跟别人家父母比较,你会开心么?道理都是一样的。
4
第四:理解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错的,父母不要急着一棒打死,而是应该跟孩子进行沟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
5
第五:支持孩子。如果孩子对打篮球或者游泳又或者其他的事物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家长不能觉得这是在耽误学习而不让孩子解除,应该全面支持孩子。
6
第六:自主选择。不要过于约束孩子,孩子天性好动,不喜欢剥夺自由,也不喜欢整天被关在家里,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保护孩子整天将他关在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
7
第七:做孩子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更应该理解孩子,不要总在孩子面前摆出父母的姿态,应该跟孩子做朋友,倾听孩子的心事,安慰孩子,帮助孩子。
父母想对孩子说的话
爸爸今天写这封信给你,是因为你真的长大了,我们可以换种方式交流了。
从今天起,爸爸既是你的爸爸又是你的朋友了。你成长中的开心和不开心,爸爸这个朋友都一同和你分享和承担。
学业对你固然重要,但做人更是人生最高的追求。我一直希望你可以健康的成长,不留任何遗憾的成长。
你长大了,也渐渐的会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爸爸希望你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爱好,一个爱好多样的人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多姿多彩。
爸爸爸爸今天写这封信给你,是因为你真的长大了,我们可以换种方式交流了。
从今天起,爸爸既是你的爸爸又是你的朋友了。你成长中的开心和不开心,爸爸这个朋友都一同和你分享和承担。
学业对你固然重要,但做人更是人生最高的追求。我一直希望你可以健康的成长,不留任何遗憾的成长。
你长大了,也渐渐的会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爸爸希望你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爱好,一个爱好多样的人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多姿多彩。
爸爸
你们觉得以下哪句话儿女对父母说最伤父母的心?
你好
1、好了,好了,知道,真罗嗦!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
(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父母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