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世界上,大多数人都知道,有朋友问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当然了,还有人想问过渡时期对农业改造的经验,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明代是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
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制瓷业驰名中外,冶矿业由官营向民营发展,造船业发达等。
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涌现了一些有名的商帮;沿海地区商贸中心和新兴市镇进一步发展。
宋应星
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
答案B
本题难度适中,《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排除A;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答案选B;《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本农书,《本草纲目》是医学巨著。
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办初级社。
第三阶级,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合作化运动高潮段。1955年7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总结了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方针和原则。
同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加速了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使5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样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上和形式上,采取了从手工业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到1956年底,基本上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渔业、盐业、民间运输业、小商小贩等个体劳动者也基本实现了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大大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
过渡时期一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对吗
对的。
过渡时期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占领导地位和主体地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我国现在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而国有企业又占了我国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它掌控着国家命脉的企业,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在下降,私有企业的数量在上升,但是国有在质量上在上升,数量上在下降,而私企的数量在上升,占了我国数量上的大部分。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
(1)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松动;政治中心的影响。(9分) (2)主要表现: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商业贸易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任答四点即可,8分) 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9分)
中国手工业独立为一个部门是什么时候?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又是什么时候? 手工业独立,就是与农业分离为标志的,对应第2次社会大分工时;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 随着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的应用,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和伐林垦荒。农业在规模上的扩大,导致经营种类的增多。除了谷物种植以外,还经营园艺,栽培各种经济作物,把经济作物加工成油、酒等等。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活动的丰富,各种手工操作,如金属加工、纺织、制陶、酿酒、榨油、造船、皮革加工等活动逐渐增多,操作者经验日益丰富,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既进行农耕、畜牧活动,同时又制作各种手工制品的人越来越难以胜任,于是有人脱离农业或畜牧业生产而转入手工业的专门化发展。专职的手工业者逐渐增多,手工业终于从农业活动中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来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6%AC%A1%E7%A4%BE%E4%BC%9A%E5%A4%A7%E5%88%86%E5%B7%A5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著作《天工开物》是哪位明朝科学家编写的? 宋应星 哪部总结了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 A.《齐民要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