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古诗,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另外,还有朋友想问关于春天古诗的手抄报二年级简单又漂亮,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古诗手抄报关于古诗手抄报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快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古诗的手抄报
1、诗之韵
2、淡雅之境
3、随风吟
4、古韵阁
5、清远斋
离愁别绪 歌物言志
春 秋 思 民俗
《送元二使安西》 张 籍
春游 春游 王维 洛阳城里见秋风,
细雨微风惹鸟醉, 细柳轻扬游人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欲作家书意万重。 清明古诗
飞花笑草带衣香。 飞烟薄袅馨竹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复恐匆匆说不尽,
绿烟波里游人少, 绿枝红缀不显少, 行人临发又开封。 《清明》
远指红桃近叹杨。 远眺堤岸隔青杨。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早春 早春 《芙蓉楼送辛渐》 墨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雪戏寒梅还未竟, 雪残咏梅意未竟, 王昌龄 王冕
春风早带燕声来。 春寒难挡燕归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家洗砚池边树, 《途中寒食》
柳迎朝雾花含笑, 柳舞晨曦霞伴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朵朵花开淡墨痕。 (唐)宋之问
且趁烟波醉楼台。 且留余音绕天台 不要人夸好颜色,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夏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赠王伦》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寒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李迪牡丹图 (唐)韩翃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李白 花后无语荒草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三衢道中 (曾几)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焉知天外无惊雷? 《闾门即事》
(唐)张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囊括涯内群魔乱,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刘禹锡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难忍鼠辈称强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明》
初夏游张园 (戴敏)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踏莎行》 冲天一怒寒星落,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十万义士遥相随。 《苏堤清明即事》
山亭夏日 (高骈)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宋)吴惟信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长驱直入九万里,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枪林弹雨夺金魁。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秋 画兰 明·董其昌 8 .暗香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暮江吟 绿叶青葱傍石栽, 不恋世间佳丽地,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白居易 孤根不与众花开。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酒阑展卷山窗下, 独上寒山称骄子。
一道残阳铺水中, 习习香从纸上来。 《郊行即事》
狂飙过尽绝胜处, (宋)程颢
半江瑟瑟半江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竹里馆 唐·王维 凌寒飘香九千里。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可怜九月初三夜,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独坐幽篁里,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霞光照彻万仞山,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山 行 明月来相照。 (明)高启
杜牧 节烈垂尽千秋史。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远上寒山石径斜,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来爱斗三冬雪,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报春报得万民喜。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长安秋望 终南阴岭秀, 9 .疏影 (明)王磐
杜牧 积雪浮云端。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楼倚霜树外, 林表明霁色, 世间何处寻奇葩?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镜天无一毫。 城中增暮寒。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南山与秋色, 一剪寒梅凌天涯。
气势两相高。
仙客对此欲归俗,
杜牧《秋夕〕 菊花 唐·元稹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红烛秋光冷画屏, 农夫叹绝忘桑麻。
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丛绕舍似陶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
天阶夜色凉如水, 遍绕篱边日渐斜。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不是花中偏爱菊, 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花开尽更无花。 流芳千载任风雪,
冬 遥知兄弟登高处,
独呈丹心报中华。
绝句----杜甫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 画兰 清·郑板桥 谁道三冬无春色,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兰草已成行, 冰山高处万里霞。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中意味长。 元 日[王安石〕
坚贞还自抱,
江雪----柳宗元 何事斗群芳。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春风送暖入屠苏。
孤舟蓑笠翁, 山园小梅 宋·林逋
独钓寒江雪。 千门万户曈曈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梅花----王安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总把新桃换旧符。
墙角数枝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凌寒独自开。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山水风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诗中风
刘长卿 柳宗元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日 暮 苍 山 远,千 山 鸟 飞 绝,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天 寒 白 屋 贫。万 径 人 踪 灭。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柴 门 闻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风 雪 夜 归 人。独 钓 寒 江 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名胜古迹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登岳阳楼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杜甫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中雪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蜀相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杜甫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咏怀古迹·其一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杜甫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咏怀古迹·其五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杜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古诗文手抄报内容写什么
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名诗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王维的古诗有哪些手抄报
文字材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白话译文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制作步骤:
首先,划分版面进行排版,然后将上述文字进行筛选放入手抄报,最后加上图片和边框进行美化就可以了
关于春天古诗的手抄报有哪些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谁有关于古诗的手抄报的资料
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古诗体,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关于诗句手抄报
资料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古诗手抄报
有关于古诗的手抄报作品,中小学生古诗手抄报图片,古诗诗词手抄报大全,古诗手抄报图片大全。古诗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讲究诗韵,又称之为古体诗。
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古体诗,别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之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之五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行路难》-----李白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近体诗
《月下独酌》----李白
古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关于古诗的手抄报,要大图
古龙简介: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一说1937年生于大陆),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
古龙被称为“新派”,他的武侠小说不是侠林的“正格”,他的身世,也正像他的小说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艰辛。他14岁时,随着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读书,但仅仅过了4年,父母离婚,他成了没人管的大孩子,主活也常常没有着落。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学完了淡江大学外文系(当时叫淡江英专)的学业。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来就以古龙的名字专职写小说,靠稿酬为生。他挣钱很厉害,却以不善理财著称,作过一些投资,但都无结果,他花钱太厉害,来时赤条条,走时一副清贫。
人们说古龙是美酒和美人造就的古龙。
古龙喝酒是出了名的。还是较早的时候,他住在台北郊外瑞芳镇,每次领到稿费,便买几瓶好酒,一大叠新书,返回乡下过他隐士的生活。成名以后,他的酒柜美酒纷陈,市面上没有的酒,他也尽量想法搜罗来。他喝酒,头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乐,有一次是5个人喝了28瓶白兰地,平时无酒不欢,唯一不喝酒的时候,是坐在地上以黑板当桌子写稿。虽然无酒,却又左手拿了平时从来不抽的烟,一个晚上可以抽掉两包“555”。古龙因酒而思如泉涌,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风、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同时,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为酒,被送进医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然后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脏肿大,胃出血,导致了古龙的英年早逝。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吟松阁酒楼,酒菜摆开,古龙却觉得拼酒没有意思,朋友觉得他的这种拒绝伤了面子,一言不合,争吵起来,对方拔刀便刺,古大侠臂上中刀,失血2000CC,医生都说可能没救了。虽然大难不死,再站起来的古大侠却日见消沉,大失水准,再没有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英风豪气。1980年以后,他的作品便只有水准下降,没有新的高峰出现。古龙死于酒,悲感和戒不绝的酒。直接的死因是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在葬礼上,朋友们带来了他生前最爱喝的XO,一共48瓶,象征他48岁。对于古龙,真是成也酒、败也酒。
古龙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心有着浪子一般的孤寂、他好人,也是一种自我放逐,同时又是英雄自爱,侠士自重,携美酒伴美人醉卧山村的那一种浪漫。他在求学时的同居者为舞女郑莉莉,他们的儿子是台湾柔道高手郑小龙。在芳镇过了三年,两人分手之后,他迷上舞女叶雪,又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一个清雅纯朴的高中生梅宝珠成为他的第一位正式夫人,为他生下第三个儿子。梅宝珠虽然柔情似水,却仍然锁不住古龙人在江湖的那一颗心,两入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他的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她一直伴随到古龙生命的结束。古龙爱美人,他的朋友于志宏说,古龙每一部著作后面都有一个女人。古龙自己也承认,没有女人,便无法生活。然而,他更重朋友。每每把笔一扔,人已跑到屋外,一连许多天找他的朋友去了。他对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上至文人学士,下到贩夫走卒,相交满天下。当然,他也有许多女朋友,但他把男朋友看得更重。朋友虽多,却没人真正了解他、这又是古龙浪子生涯的独特心境。唯一真正知心的,是长期住在他家中、受他影响至深的弟子兼义子丁情。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这种性格和心境,也给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古龙的文学历程,他最初是写纯文学小说的,1956年,他第一次发表小说,是在吴恺玄先生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次登完的《从北国到南国》。他步人侠坛,始于1960年,由时尚影响、朋友劝告、经济压力的三重因素,他以“古龙”的名字出版了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形式是传统的对仗回目.内容是“胡编乱造”。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被称为“三剑客”古龙当然不愿意作“三剑客”的小剑童,1960、1961两年出版了8部作品之后,他隐居芳镇三年,潜心悟道,求新求变,虽然想象过于奇特,甚至近于荒诞,却很快与“三剑客”齐名,成为“四大天王”,64年,古龙出版《浣花洗剑录》(《江海英雄》),是他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独创风格的开始,他分别从日本的吉川英治、大陆的还珠楼主,香港的全庸那里吸取营养,写了一些走“正路”的作品,为他不久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1967年,古龙出版《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标志着他的个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出现非常“好看”的古龙。从那时到70年代未,他的数十部小说,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侠大业,独领台湾武坛十年风骚,并与金庸、梁羽生鼎足而三。但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因病因酒,也因自己较多的重复和无法进行的突破,他陷入一种消沉颓废之中,正如1981年2月12日夜他写完《关于飞刀》的落款:“于病后,非关病酒。不在酒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便看到一种无能为力的老迈和力不从心为苍凉,虽然他曾有些大的计划,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收场,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已大不如前。金庸、粱羽生激流勇退,留给人们辉煌;古龙至死方休,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片悲凉。
关于古龙的风格。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
古龙是辉煌的,又是惆怅的、当年他在台北买下两层华厦,文坛名宿陈定公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他和宝珠夫妇的名字嵌入联中:
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妆;
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那时,何等风光。而在他晚年,病酒而九死一生之后,他说:“一个人死了五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也许正因为他看开了,所以他可以悠悠的去,而留给读者的呢,莫过于乔奇那幅悲壮又悲怆的挽联: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共是68部,但其中《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又可分为3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可分为两部,因此也可算为71部。古龙不像金庸那样反复公布自己的真品,加之他自己早期也有不少胡编乱造之作,因此,“古龙”的假冒伪劣产品尤其的多,而一般读者又往往不太容易区分。 简介: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一说1937年生于大陆),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
古龙被称为“新派”,他的武侠小说不是侠林的“正格”,他的身世,也正像他的小说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艰辛。他14岁时,随着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读书,但仅仅过了4年,父母离婚,他成了没人管的大孩子,主活也常常没有着落。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学完了淡江大学外文系(当时叫淡江英专)的学业。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来就以古龙的名字专职写小说,靠稿酬为生。他挣钱很厉害,却以不善理财著称,作过一些投资,但都无结果,他花钱太厉害,来时赤条条,走时一副清贫。
人们说古龙是美酒和美人造就的古龙。
古龙喝酒是出了名的。还是较早的时候,他住在台北郊外瑞芳镇,每次领到稿费,便买几瓶好酒,一大叠新书,返回乡下过他隐士的生活。成名以后,他的酒柜美酒纷陈,市面上没有的酒,他也尽量想法搜罗来。他喝酒,头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乐,有一次是5个人喝了28瓶白兰地,平时无酒不欢,唯一不喝酒的时候,是坐在地上以黑板当桌子写稿。虽然无酒,却又左手拿了平时从来不抽的烟,一个晚上可以抽掉两包“555”。古龙因酒而思如泉涌,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风、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同时,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为酒,被送进医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然后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脏肿大,胃出血,导致了古龙的英年早逝。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吟松阁酒楼,酒菜摆开,古龙却觉得拼酒没有意思,朋友觉得他的这种拒绝伤了面子,一言不合,争吵起来,对方拔刀便刺,古大侠臂上中刀,失血2000CC,医生都说可能没救了。虽然大难不死,再站起来的古大侠却日见消沉,大失水准,再没有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英风豪气。1980年以后,他的作品便只有水准下降,没有新的高峰出现。古龙死于酒,悲感和戒不绝的酒。直接的死因是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在葬礼上,朋友们带来了他生前最爱喝的XO,一共48瓶,象征他48岁。对于古龙,真是成也酒、败也酒。
古龙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心有着浪子一般的孤寂、他好人,也是一种自我放逐,同时又是英雄自爱,侠士自重,携美酒伴美人醉卧山村的那一种浪漫。他在求学时的同居者为舞女郑莉莉,他们的儿子是台湾柔道高手郑小龙。在芳镇过了三年,两人分手之后,他迷上舞女叶雪,又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一个清雅纯朴的高中生梅宝珠成为他的第一位正式夫人,为他生下第三个儿子。梅宝珠虽然柔情似水,却仍然锁不住古龙人在江湖的那一颗心,两入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他的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她一直伴随到古龙生命的结束。古龙爱美人,他的朋友于志宏说,古龙每一部著作后面都有一个女人。古龙自己也承认,没有女人,便无法生活。然而,他更重朋友。每每把笔一扔,人已跑到屋外,一连许多天找他的朋友去了。他对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上至文人学士,下到贩夫走卒,相交满天下。当然,他也有许多女朋友,但他把男朋友看得更重。朋友虽多,却没人真正了解他、这又是古龙浪子生涯的独特心境。唯一真正知心的,是长期住在他家中、受他影响至深的弟子兼义子丁情。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这种性格和心境,也给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古龙的文学历程,他最初是写纯文学小说的,1956年,他第一次发表小说,是在吴恺玄先生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次登完的《从北国到南国》。他步人侠坛,始于1960年,由时尚影响、朋友劝告、经济压力的三重因素,他以“古龙”的名字出版了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形式是传统的对仗回目.内容是“胡编乱造”。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被称为“三剑客”古龙当然不愿意作“三剑客”的小剑童,1960、1961两年出版了8部作品之后,他隐居芳镇三年,潜心悟道,求新求变,虽然想象过于奇特,甚至近于荒诞,却很快与“三剑客”齐名,成为“四大天王”,64年,古龙出版《浣花洗剑录》(《江海英雄》),是他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独创风格的开始,他分别从日本的吉川英治、大陆的还珠楼主,香港的全庸那里吸取营养,写了一些走“正路”的作品,为他不久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1967年,古龙出版《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标志着他的个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出现非常“好看”的古龙。从那时到70年代未,他的数十部小说,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侠大业,独领台湾武坛十年风骚,并与金庸、梁羽生鼎足而三。但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因病因酒,也因自己较多的重复和无法进行的突破,他陷入一种消沉颓废之中,正如1981年2月12日夜他写完《关于飞刀》的落款:“于病后,非关病酒。不在酒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便看到一种无能为力的老迈和力不从心为苍凉,虽然他曾有些大的计划,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收场,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已大不如前。金庸、粱羽生激流勇退,留给人们辉煌;古龙至死方休,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片悲凉。
关于古龙的风格。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
古龙是辉煌的,又是惆怅的、当年他在台北买下两层华厦,文坛名宿陈定公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他和宝珠夫妇的名字嵌入联中:
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妆;
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那时,何等风光。而在他晚年,病酒而九死一生之后,他说:“一个人死了五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也许正因为他看开了,所以他可以悠悠的去,而留给读者的呢,莫过于乔奇那幅悲壮又悲怆的挽联: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共是68部,但其中《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又可分为3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可分为两部,因此也可算为71部。古龙不像金庸那样反复公布自己的真品,加之他自己早期也有不少胡编乱造之作,因此,“古龙”的假冒伪劣产品尤其的多,而一般读者又往往不太容易区分。 简介: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一说1937年生于大陆),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
古龙被称为“新派”,他的武侠小说不是侠林的“正格”,他的身世,也正像他的小说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艰辛。他14岁时,随着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读书,但仅仅过了4年,父母离婚,他成了没人管的大孩子,主活也常常没有着落。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学完了淡江大学外文系(当时叫淡江英专)的学业。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来就以古龙的名字专职写小说,靠稿酬为生。他挣钱很厉害,却以不善理财著称,作过一些投资,但都无结果,他花钱太厉害,来时赤条条,走时一副清贫。
人们说古龙是美酒和美人造就的古龙。
古龙喝酒是出了名的。还是较早的时候,他住在台北郊外瑞芳镇,每次领到稿费,便买几瓶好酒,一大叠新书,返回乡下过他隐士的生活。成名以后,他的酒柜美酒纷陈,市面上没有的酒,他也尽量想法搜罗来。他喝酒,头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乐,有一次是5个人喝了28瓶白兰地,平时无酒不欢,唯一不喝酒的时候,是坐在地上以黑板当桌子写稿。虽然无酒,却又左手拿了平时从来不抽的烟,一个晚上可以抽掉两包“555”。古龙因酒而思如泉涌,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风、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同时,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为酒,被送进医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然后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脏肿大,胃出血,导致了古龙的英年早逝。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吟松阁酒楼,酒菜摆开,古龙却觉得拼酒没有意思,朋友觉得他的这种拒绝伤了面子,一言不合,争吵起来,对方拔刀便刺,古大侠臂上中刀,失血2000CC,医生都说可能没救了。虽然大难不死,再站起来的古大侠却日见消沉,大失水准,再没有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英风豪气。1980年以后,他的作品便只有水准下降,没有新的高峰出现。古龙死于酒,悲感和戒不绝的酒。直接的死因是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在葬礼上,朋友们带来了他生前最爱喝的XO,一共48瓶,象征他48岁。对于古龙,真是成也酒、败也酒。
古龙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心有着浪子一般的孤寂、他好人,也是一种自我放逐,同时又是英雄自爱,侠士自重,携美酒伴美人醉卧山村的那一种浪漫。他在求学时的同居者为舞女郑莉莉,他们的儿子是台湾柔道高手郑小龙。在芳镇过了三年,两人分手之后,他迷上舞女叶雪,又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一个清雅纯朴的高中生梅宝珠成为他的第一位正式夫人,为他生下第三个儿子。梅宝珠虽然柔情似水,却仍然锁不住古龙人在江湖的那一颗心,两入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他的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她一直伴随到古龙生命的结束。古龙爱美人,他的朋友于志宏说,古龙每一部著作后面都有一个女人。古龙自己也承认,没有女人,便无法生活。然而,他更重朋友。每每把笔一扔,人已跑到屋外,一连许多天找他的朋友去了。他对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上至文人学士,下到贩夫走卒,相交满天下。当然,他也有许多女朋友,但他把男朋友看得更重。朋友虽多,却没人真正了解他、这又是古龙浪子生涯的独特心境。唯一真正知心的,是长期住在他家中、受他影响至深的弟子兼义子丁情。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这种性格和心境,也给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古龙的文学历程,他最初是写纯文学小说的,1956年,他第一次发表小说,是在吴恺玄先生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次登完的《从北国到南国》。他步人侠坛,始于1960年,由时尚影响、朋友劝告、经济压力的三重因素,他以“古龙”的名字出版了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形式是传统的对仗回目.内容是“胡编乱造”。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被称为“三剑客”古龙当然不愿意作“三剑客”的小剑童,1960、1961两年出版了8部作品之后,他隐居芳镇三年,潜心悟道,求新求变,虽然想象过于奇特,甚至近于荒诞,却很快与“三剑客”齐名,成为“四大天王”,64年,古龙出版《浣花洗剑录》(《江海英雄》),是他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独创风格的开始,他分别从日本的吉川英治、大陆的还珠楼主,香港的全庸那里吸取营养,写了一些走“正路”的作品,为他不久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1967年,古龙出版《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标志着他的个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出现非常“好看”的古龙。从那时到70年代未,他的数十部小说,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侠大业,独领台湾武坛十年风骚,并与金庸、梁羽生鼎足而三。但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因病因酒,也因自己较多的重复和无法进行的突破,他陷入一种消沉颓废之中,正如1981年2月12日夜他写完《关于飞刀》的落款:“于病后,非关病酒。不在酒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便看到一种无能为力的老迈和力不从心为苍凉,虽然他曾有些大的计划,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收场,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已大不如前。金庸、粱羽生激流勇退,留给人们辉煌;古龙至死方休,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片悲凉。
关于古龙的风格。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
古龙是辉煌的,又是惆怅的、当年他在台北买下两层华厦,文坛名宿陈定公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他和宝珠夫妇的名字嵌入联中:
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妆;
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那时,何等风光。而在他晚年,病酒而九死一生之后,他说:“一个人死了五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也许正因为他看开了,所以他可以悠悠的去,而留给读者的呢,莫过于乔奇那幅悲壮又悲怆的挽联: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共是68部,但其中《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又可分为3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可分为两部,因此也可算为71部。古龙不像金庸那样反复公布自己的真品,加之他自己早期也有不少胡编乱造之作,因此,“古龙”的假冒伪劣产品尤其的多,而一般读者又往往不太容易区分。
古诗手抄报题目
古诗集锦 与诗同行 诗林漫步 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香满堂 诗海世界 古诗集锦
古诗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