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亲王,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大唐之一等亲王 亲王殿下,还有朋友想问唐朝王爷的妻妾怎么自称,这到底是咋回事?其实大唐之一等亲王 亲王殿下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大唐之一等亲王 亲王殿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唐之一等亲王 亲王殿下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详细说明
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皇太子女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凡王、公十五以上,预朝集,宗亲女妇、诸王长女月二参。内命妇,一品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母为从四品郡君,三品、四品母为正五品县君。 凡诸王、公主、外戚之家,卜、祝、占、相不入门。王妃、公主、郡县主嫠居有子者,不再嫁。凡外命妇有六;王、嗣王、郡王之母、妻为妃,文武官一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凡外命妇朝参,视夫、子之品。诸蕃三品以上母、妻授封以制。流外技术官,不封母、妻。 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视正七品;国公及三品,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人,视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凡置媵,上其数,补以告身。散官三品以上,皆置媵。凡封户,三丁以上为率,岁租三之一入于朝廷。食实封者,得真户,分食诸州。皇后、诸王、公主食邑,皆有课户。名山、大川、畿内之地,皆不以封
古代王爷只是一个封号,代表一定尊贵的地位,并不是官职,光王爷这个封号并不能管辖事务,但却有一定的朝廷奉禄。王爷的等级还有一定区别,如亲王,郡王。亲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亲,郡王比亲王低一级,只封皇帝的表亲。但个别有大功的臣子也会封王,比如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岳飞。封王制度在各个朝代有很大变动,拿唐代打个比方,一字王都是亲王,如秦王,潞王,庸王,齐王等;二字王则是郡王,如淮安王,江夏王等。但汉代就不是这样。清代皇族按地位从高到低称乎一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 王爷这个封号虽不是官职,并没有实质管辖权力,但做王爷的人都有一定的官职。是王爷就有一个起始官职,也就是当皇族子北封王那一天,就按其地位等级封一个最低限度的官职,之后就全凭自己了,能力强的可以继续往上爬,能力差的也有个最低权力保障,一些犯重罪的皇族,也有可能被免官。这个最低限度,不同级别的王爷在不同朝代也不一样,拿唐代来说,亲王的起始官职是正四品。也就是说王爷是个封号不是官职,但做王爷的人往往兼任官职。官职大小跟他的王爷地位没有绝对关系,只有最低限度,能力大的人官位可以无限大。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未登基前为秦王(亲王),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最多时曾兼任七个官职,从一品到四品,文武都有。 但他的许多没有特殊本事的兄弟,终老都只是最低限度的四品官。 古代封王制度和官职制度很复杂,不同朝代的规矩不同。
唐太祖李虎(李渊的祖父)的子孙封王的有:江夏王道宗,永安壮王孝基,淮南壮王道玄,长平肃王叔良,新兴郡王德良,长乐郡王幼良,西平怀王安,襄武郡王琛,河间元王孝恭,济北郡王瑊,汉阳郡王瑰,庐江郡王瑗,淮安靖王神通,胶东郡王道彦,襄邑恭王神符唐世祖李昺的子孙封王:陇西恭王博义,渤海敬王奉慈唐高祖李渊之子封王的有:齐王元吉,荆王元景,汉王元昌,酆悼王元亨,周王元方,徐康王元礼韩王元嘉彭思王元则郑惠王元懿霍王元轨虢庄王凤道孝王元庆邓康王元裕舒王元名鲁王灵夔江安王元祥密贞王元晓滕王元婴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孙封王的有:楚王宽,齐王佑,江殇王嚣,代王简,吴王恪濮恭王泰蜀悼王愔蒋王恽越王贞纪王慎赵王福曹王明高宗李治子孙封王者:燕王忠,原悼王孝,义丰王光顺,犍为王守义泽王上金许王素节邠王守礼中宗李显子孙:谯王重福,湖阳郡王宗晖睿宗旦子孙:宁王宪,申王捴岐王隆范,薛王隆业汝南王隆悌玄宗子孙:庆王琮太子瑛,隶王琰荣王琬仪王璲,颍王璬永王璘,寿王瑁,延王玢盛宣王琦济王环,信王瑝(——子新安王佟、晋陵王倜)义王玼(——子舞阳王仪、高密王僇)陈王珪(——安南王伦、临淮王佗、安阳王佼)丰王珙(——子齐安王佻)凉王璿(——泸阳王仂)鄂王瑶,光王琚,恒王瑱,汴哀王璥肃宗子孙:越王系彭王仅襄王僙,建宁王倓,西平王亻必,兖王亻闲,泾王亻廷,杞王倕,召王偲,兴王佋,定王侗唐代亲王除正妻外,按例可纳二孺人十媵。媵本是陪嫁女子的古称,而孺人在宋代变成了妇女的诰命等级,但在唐朝都是亲王侧室的封号。当然在具体情况下,王府的妾室配置不一定刚好满员达到十二个,另外可能还会有其他无封号的侍妾。 王爷的女儿叫郡主,王爷的儿子家中的仆人应该称呼"小王爷" 长者或者老师应该称呼"世子"
对不起 我拼凑了些 希望可以帮到你
唐代的王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级。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皇帝的孙子和重臣封郡王。亲王,郡王,公候本身没什么权利,正如《新唐书》所言“虽以国王之,实与匹区夫不异”但如果担任官职,权利就大了。像吴王李恪,单纯一个吴王没什么权利,但他还有“安州都督,司空、”等官职。这两个官职权利不小。安州都督就掌握了安州的军政大权。唐朝后期,各州都督都有节度使担任,亲王只能多在京师,没有任何权利。唐朝亲王实封只有八百户到一千二百左右,是汉朝万户候的十分之一。而汉朝的王实封户三万户到十万户,而刘邦长子刘肥实封户竞是五十万户,包括今天整个山东。
赞曰:唐自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合,虽以国王之,实与匹
区夫不异,故无赫赫过恶,亦不能为王室轩轾,运极不还,与唐俱殚。然则历数
短长,自有底止。彼汉七国、晋八王,不得其效,愈速祸云。
<新唐书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
唐朝李世民时期成亲王是谁
你说的是电视剧薛平贵里面的人物吧。那是李道宗。李道宗在历史上是江夏王。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兄弟。有大才能,立过大功(征吐谷浑、高丽等),不过为人贪婪。历史上的李道宗不像电视剧和小说那般猥琐。在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在位时,因房遗爱案件受牵连被流放。长孙无忌、褚遂良一向与李道宗不和,陷害李道宗与房遗爱勾结,于是李道宗被配流象州。在路上病死,年五十四。后来长孙无忌、褚遂良倒台,高宗恢复其官爵。
唐朝亲王子孙是否降级
唐朝缀以“王”字的爵位有亲王、嗣王、郡王,亲王虽然有一套相应的官属和机构,甚至也可以称“国”(《旧唐书》卷四四称“亲王国”有国令、国尉、国丞等),但并无封土,自然也不可能治民。唐代的王爵,按制度规定本来只能授予皇室宗亲,唐德宗以后外臣始获封王爵。
唐朝皇子封王和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每个一个时期就会更改亲王名号,就拿高祖皇帝之子来说吧,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武德三年六月,封皇子元景为赵王,元昌为鲁王,元亨为邦王;四年四月,封元方为周王,元礼为郑王,元嘉为宋王,元则为荆王,元茂为越王。太宗贞观五年二月,太宗封皇弟元裕为郐王,元名为谯王,灵夔为魏王,元祥为许王,元晓为密王。这是这些皇子的初次分封,后来在贞观十年十月,改封赵王元景为荆王,鲁王元昌为汉王,郑王元礼为徐王,徐王元嘉为韩王,荆王元则为彭王,滕王元懿为郑王,吴王元轨为霍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夔为燕王.........还有像睿宗李旦原名李旭轮,高宗龙朔二年六月生,同年十一月初封殷王,乾封元年七月改封为豫王,总章二年十一月改封为冀王并改名李轮,上元三年正月改冀王轮为相王,永淳二年相王轮改封豫王,更名李旦。
唐初各位亲王因为太宗取消封国制,还会到各州任刺史,但到后来, 皆为遥领, 并不出阁,都居于京师十王宅,百孙院,使得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唐宗室无力反击,子孙多次遭杀戮。中后期藩镇叛乱基本都是节度使领军作乱。唐朝的藩王是没有封地的,只是一个爵位,有史为证,唐朝藩镇割据中多是地方节度使而不是藩王,因此李世民封王不是分封制的重现。实际上直到清朝也是有王爵的。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三曰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五曰县公,从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户。六曰县侯,从三品,食邑一千户。七曰县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户。八曰县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户。九曰县男,从五品,食邑三百户。”
“皇兄弟、皇子皆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皇太子诸子并为郡王。亲王之子承恩泽者亦封郡王,诸子封郡公。其嗣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孙承袭者,降授国公。诸王、公、侯、伯、子、男若无嫡子及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已下亦同此。无后者,国除。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至郡公,有余爵,听回授子孙。其国公皆特封焉。”
“凡内命妇之制: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为夫人,皆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婕妤九员,正三品;美人九员,正四品;才人九员,正五品;宝林二十七员,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员,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员;正八品。皇太子良娣二员,正三品;良嫒六员,正四品;承徽十员,正五品;昭训十六员,正七品;奉仪二十四员,正九品。”
“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王母、妻为妃。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已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若勋官二品有封,母、妻为郡君;五品、若勋官三品有封,母、妻为县君。散官并同职事。勋官四品有封,母、妻为乡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字。各视其夫及子之品,若两有官爵者,皆从高。若内命妇一品之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母为从四品郡君,三品、四品母并为正五品郡君。凡妇人不因夫及子而别加邑号,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为“某品郡君”,县君、乡君亦然。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封,皆封嫡母;无嫡母,即封所生母。凡二王后夫人、职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及国公母。妻朝参,各视其夫及子之礼。凡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祝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视正七品;三品及国公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人,视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降此已往皆为妾。凡皇家五等亲及诸亲三等存亡、升降,皆立簿籍,每三年一造。除附之制,并载于宗正寺焉。”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司勋郎中、员外郎掌邦国官人之勋级。凡勋十有二等:十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比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比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比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比从五品;四转为骁骑尉,比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比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比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比从七品。
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正史中并无此类王爵的称呼,属于野史或是说书的编纂的,京剧《二进宫》里唱的“封你一字并肩王”,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代礼制非常详细,按照帝国时代礼仪,皇帝行走时任何官员都不能与其并肩而行,能拥有与皇帝并肩而行是一种非常高的礼遇,封授并肩王象征此人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 明朝的亲王、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两字王”。“一字王”在爵位体制中仅次于皇帝。皇帝的嫡出儿子可以封一字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两字王”地位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员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个侄孙朱守谦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没有封地,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员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现全国政协大楼所在地,三十年代张学良曾以此为将军府。但在中国,自刘邦白马盟“非刘不王”后,凡异姓封王从无好下场。
就查到这些 主要是关于唐代的爵位和勋制,这些都是正史,查了好多地方,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建议看下《唐六典》,只要讲唐朝制度的。
分享
唐朝王爷的妻妾怎么称呼
只有正妻才有资格称王妃
侧王妃当然是没有的,不要联想清朝的封号
另外还想补充的是唐代诸王不称王爷,多称殿下,不要被电视剧误导
霍小玉的故事属于野史,实不可作为参考
唐朝长乐亲王李永
唐朝长乐亲王李永是《神探狄仁杰》里的。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唐代的亲王是一字王,二字王只是郡王,所以不可能有长乐亲王这么一种不伦不类的称呼。
不过唐代确实有过长乐王这么一个人。这个长乐王叫李修琦,他的父亲就是滕王李元婴(滕王阁序的那个滕王)。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李修琦是李元婴的长子,也是唯一一个封王的儿子,算起来是唐高宗的堂弟,垂拱年间死于诏狱。
唐朝王爷的女儿通常如何称呼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唐朝的成亲王是怎么死的
唐朝的成亲王李道宗于永徽四年(653年)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
成亲王李道宗其实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的坏。李道宗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犹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征战四方,功勋显赫,深受敬仰,但在戏曲中却成了一位机关算尽的大坏蛋,处处陷害名将薛仁贵,最后自食其果。酸腐儒们肆意歪曲唐朝的历史,唯一没有歪曲的是,唐太宗确实非常爱护李道宗,两人维持了一生的友谊和亲情。唐初的辉煌战果,与军中存在一个关陇贵族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一坚强核心的表率作用,将唐军变成了威服四海的常胜军队,关陇贵族集团的自信,五胡乱华后汉族民众的勇悍,铸成了大唐帝国的钢铁长城,无坚不摧,无往不利,李道宗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一员,冲锋在前,奋不顾身,他无愧于贵族的荣誉, 无愧于铁笔下的青史。
唐代亲王的奉禄有多少?
唐代的官员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
由于唐朝官员的俸禄内容繁复,主要的俸禄是俸钱、俸料和职田三种,相当于现在的基本工资,然后比较大的收入内容就是使用仆役的待遇。其中,唐朝爵王的俸禄和朝廷正一品官员相同。具体俸禄为俸钱81.6两银子/年,俸料650石粮食/年,职田常年1200亩,仆役1200两银子/年。
如果一两银子按相当于现在4000元左右人民币计算,唐朝政府规定的爵、王年俸禄应不低于现在的170万元人民币。
唐朝的亲王后面的官职有没有实权
看情况,比如房玄龄在贞观十九年,是司空综理朝政就有实权。郭孓仪任职的尚书令就只是加衔。一般情况唐朝有实权的最高只有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