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文 >

中国节日大全表格

  • 网文
  • 2021-11-16

聊到中国,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中国节日大全表格,当然了,还有人想问中国节日及纪念日,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中国传统节日及内容呢,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中国节日大全表格,让大家少走弯路。

中国节日大全表格

1、1月1日 元旦

2、2月14日 情人节

3、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4、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5、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6、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7、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8、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9、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0、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1、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2、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13、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

14、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5、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6、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17、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8、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10月1日 国庆节

20、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21、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22、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

23、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24、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5、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26、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27、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28、12月24日 平安夜

29、12月25日 圣诞节

30、正月初一 春节

31、正月十五 元宵节

32、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33、五月初五 端午节

34、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节

35、八月十五 中秋节

36、九月初九 重阳节

37、腊月初八 腊八节

38、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

元宵节节日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

第一、春节

拓展资料: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节日习俗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第二、元宵节

拓展资料: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习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 舞龙、 舞狮、 跑旱船、 踩高跷、 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第三、上巳节

拓展资料: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节日习俗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

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第四、寒食节

拓展资料: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节日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第五、清明节

拓展资料: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节日习俗

荡秋千、蹴鞠、踏青、放风筝、扫墓、插柳、射柳、斗鸡、蚕花会。

第六、端午节

拓展资料: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节日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第七、七夕节

拓展资料: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节日习俗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等等。

第八、中元节

拓展资料: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节日习俗

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第九、中秋节

拓展资料: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节日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第十、重阳节

拓展资料: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节日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有:赏秋、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

第十一、寒衣节

拓展资料:寒衣节,又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头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节日习俗

寒衣节习俗:祭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第十二、下元节

拓展资料: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节日习俗

下元节习俗:修斋设醮、享祭祖先、祈愿神灵、莆仙民间

第十三、腊八节

拓展资料: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节日习俗

腊八节习俗:祭祀、食腊八粥等。

第十四、冬至

拓展资料: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节日习俗

冬至节习俗:祭祀活动。部分地方有吃羊肉的习惯。

第十五、祭灶节

拓展资料: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

节日习俗

祭灶节习俗:祭“灶神”

第十六、除夕

拓展资料: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节日习俗

年夜饭、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

中国传统节日表格

  【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 中秋节

  17、九月九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中国节日和纪念日大全

1、春节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2、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3、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4、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5、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带领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表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保?挥薪樽油埔桓鋈嗣挥械玫铰晃弧W油朴?BR>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

  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用镇

  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

  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士庶之家,围炉团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电影,

  诚是憾事。

  附:七夕话乞巧节

  昨天是旧历的七月七日,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话虽如此,但这个传说却以其凄美感人,长久以来在我国普通老百姓里流传。

  有人说,七月七日这天应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她表现了古代相爱的男女之间

  淳朴,真挚和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爱情。。但也许在今天玩世不恭的男女

  看来,隔着一道茫茫的天河引颈长望,既不现实,挑着一对“电灯泡”孩子一

  年一度的匆匆相会,也实在乏味,倒不如在震耳欲聋的酒吧间里,扭啊扭,或

  者春风一度,各别东西,来得实惠,刺激,又不负责任。

  固然,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青年男女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追求

  自由恋爱幸福的艰难,但恰恰唯其艰难和险阻,才激发起坚韧和持久,因此,

  这个故事才会长久地在人们中流传,才会附丽到七月七日这个仲夏夜的晚上,

  遥望星汉灿烂,而天河渺渺,独有天孙(织女星)闪闪烁烁,向着彼岸的河鼓

  (牛郎星)传递着她那永恒的爱。而那种“杯水主义”,除了感官的一时享受

  以外,实在不能谈到多少精神价值。

  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

  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

  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

  《星经》:则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则是后来转义。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

  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

  清末王湘绮的诗里写到:

  “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簪花总不语。”

  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更向往的是:

  “春来江上霞如绮,锦水鸳鸯不独飞。”

  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

  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

  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

  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

  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

  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

  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

  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后来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到北宋盛时,七夕分外热闹,“七夕前三

  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节,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

  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铺陈磨喝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谓之

  ‘乞巧’。”。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南宋

  临安七夕夜与北宋的庆祝活动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在两宋的活

  动更丰富多彩了。

  我喜欢乞巧节,她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

  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节日。

中国节日大全

2017年节日大全

1月January

2017年1月份节日大全

元旦[1月1日]

腊八节[1月5日(腊月初八)]

大寒[公历1月20日左右]

小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

国际麻风节[1月31日]

除夕[1月27日(农历腊月三十)]

春节[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

国际海关日[1月26日]

2月February

2017年2月份节日大全

世界湿地日[2月2日]

立春[2月3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2月7日]

国际气象节[2月10日]

元宵节[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

情人节[2月14日]

雨水[2月18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2月24日]

龙抬头[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

世界抗癌症日[2月4日]

国际母语日[2月21日]

国际罕见病日[2月29日]

3月March

2017年3月份节日大全

国际海豹日[3月1日]

全国爱耳日[3月3日]

惊蛰[公历的3月6日左右]

学雷锋纪念日[3月5日]

三八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白色情人节[3月14日]

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国际航海日[3月17日]

世界无肉日[3月20日]

春分[公历3月20日左右]

世界睡眠日[3月21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国际尊严尊敬日[3月11日]

国际警察日[3月14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16日]

世界森林日[3月21日]

世界儿歌日[3月21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耶稣受难日[3月25日]

4月April

2017年4月份节日大全

愚人节[4月1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

寒食节[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七)]

清明节[4月4日(农历三月初八)]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

谷雨[4月20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读书日[4月23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

复活节[4月16日]

5月May

2017年5月份节日大全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世界哮喘日[5月3日]

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母亲节[5月14日]

国际家庭日[5月15日]

防治碘缺乏病日[05月15日]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

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

全国助残日[5月15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5月20日]

小满[5月21日(农历四月廿六)]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端午节[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

6月June

2017年6月份节日大全

全国爱眼日[6月6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芒种[6月5日( 农历五月十一)]

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11日]

父亲节[6月18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世界难民日[6月20日]

夏至[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七)]

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3日]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联合国宪章日[6月26日]

7月July

2017年7月份节日大全

香港回归纪念日[7月1日]

国际合作节[每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建党节[7月1号]

小暑[7月7日(农历六月十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大暑[7月22日(农历六月廿九)]

七夕情人节[8月28日(农历七月初七)]

8月August

2017年8月份节日大全

八一建军节[八月一日]

立秋[8月7日(农历闰六月十六)]

处暑[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二 )]

9月September

2017年9月份节日大全

世界海事日[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

中元节[9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

白露[9月7日(农历七月十七)]

国际扫盲日[每年9月8日]

教师节[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

中国国耻日[9月18日]

国际爱牙日[9月20日]

国际和平日[每年9月21日]

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秋分[9月23日(农历八月初四)]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

10月October

2017年10月份节日大全

中秋节[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五)]

国庆节[10月1日]

国际音乐日[每年10月1日]

世界动物日[每年的10月4日]

世界住房日[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寒露[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九)]

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

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世界邮政日[10月9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每年的10月10日]

重阳节[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

国际盲人节[每年的10月15日]

世界粮食节[10月16日]

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每年的10月22日]

霜降[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四)]

联合国日[10月24日]

人类天花绝迹日[10月25日]

11月November

2017年11月份节日大全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

立冬[11月7日(农历九月十九)]

中国记者日[11月8日]

消防宣传日[11月9日]

光棍节[11月11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

国际大学生节[11月17日]

小雪[每年11月22日或23日]

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12月December

2017年12月份节日大全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国际残疾人日[每年的12月3日]

大雪[12月7日]

世界足球日[12月9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15日]

澳门回归日[12月20日]

国际篮球日[12月21日]

冬至[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五)]

平安夜[12月24日]

圣诞节[12月25日]

毛泽东诞辰日[12月26日]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求全年的节日表。

序号

节日名称

日期

1

元旦

1月1日

2

春节

阴历正月初一

3

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

4

情人节

2月14日

5

国际妇女节

3月8日

6

植树节

3月12日

7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5日

8

世界睡眠日

3月21日

9

世界水日

3月22日

10

愚人节

4月1日

11

清明节

4月5日

12

国际劳动节

5月1日

13

青年节

5月4日

14

母亲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15

国际护士节

5月12日

16

世界电信日

5月17日

17

国际儿童节

6月1日

18

父亲节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19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

20

建党纪念日

7月1日

21

香港回归纪念日

7月1日

22

建军节

8月1日

23

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初七

24

教师节

9月10日

25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18日

26

世界旅游日

9月27日

27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

28

国庆节

10月1日

29

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30

世界爱滋病日

12月1日

31

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0日

32

圣诞节

12月25日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表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节日:

  * ● 腊八节

  * ● 除夕

  * ● 春节

  * ● 元宵节

  * ● 寒食节

  * ● 清明节

  * ● 端午节

  * ● 七夕节

  * ● 中元节

  * ● 中秋节

  * ● 重阳节

  * ● 下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公历节日:

  * ● 元旦节

  * ● 妇女节

  * ● 劳动节

  * ● 青年节

  * ● 母亲节

  * ● 护士节

  * ● 儿童节

  * ● 父亲节

  * ● 建军节

  * ● 教师节

  * ● 国庆节

  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

  * ● 立春

  * ● 雨水

  * ● 惊蛰

  * ● 春分

  * ● 清明

  * ● 谷雨

  * ● 立夏

  * ● 小满

  * ● 芒种

  * ● 夏至

  * ● 小暑

  * ● 大暑

  * ● 立秋

  * ● 处暑

  * ● 白露

  * ● 秋分

  * ● 寒露

  * ● 霜降

  * ● 立冬

  * ● 小雪

  * ● 大雪

  * ● 冬至

  * ● 小寒

  * ● 大寒

  具体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楼主可以参考我给出的链接,在网站的右下角可以点击进去看到节日的详细解释,希望LZ满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