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普通 >

宋朝名臣名将大全

  • s普通
  • 2021-10-16

说到宋朝,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唐朝名臣名将系列,还有人问八千里路云和月南宋名将,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中国历史勇将排名呢,今天给大家说说宋朝名臣名将大全,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宋朝名臣名将大全

文学: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资治通鉴》的主编。

3、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

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继孔子孟子之后,人称“朱子”,开创礼教先河。

5、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6、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7、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8、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9、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10、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

1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2、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音乐:

1、陈旸——(1064~1128年),北宋音乐理论家,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官至礼部侍郎。

2、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政治军事:

1、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北宋名将。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2、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3、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

4、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北宋宰相。

5、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6、韩琦——(1008—1075年),男,字稚圭,自号赣叟。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

画家:

1、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2、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或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东北面)人,著名画家、诗人。

3、范宽——北宋画家,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4、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南宋人。(1186-1249),字惠父,汉族,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1、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

2、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3、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唐朝建立后封赵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次年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升任荆州大总管,后因治理荆州有方迁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

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4、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5、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中国历代的名将和名臣

孙武:吴国名将,成名经典:《孙子兵法》

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

吴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

孙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

乐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

廉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

赵奢 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

李牧: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大破匈奴

白起:秦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长平之战

王翦: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昆吾剑,经典之战:横扫六合

蒙恬: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万里长城

章邯:大秦名将,座驾:五花骢,兵器:龙雀大环刀,经典之战:定陶之战

项羽:西楚霸王,座驾:踏雪乌骓马,兵器:天龙破城戟,经典之战:巨鹿之战

张良:大汉军师,座驾:四驱战车,兵器:羽扇,经典之战:十面埋伏

韩信:座驾:五明骥,兵器:鱼肠剑,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径之战,垓下之战

冒顿:匈奴单于,座驾:大宛,兵器:圆月弯刀,经典之战:鸣钲指射,白登之围

周勃:西汉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鬼头刀,经典之战:铲除诸吕

周亚夫:西汉名将,座驾:踢云乌骓,兵器:七星剑,经典之战:平定七国之乱

李广:西汉名将,座驾:千里雪,兵器:梨花枪,飞将军,经典之战:马邑大捷

卫青:西汉名将,座驾:菊花青,经典之战:攻占“河南地”,漠南大捷,

霍去病:西汉名将,座驾:踏雪无痕,兵器:梅花枪,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赵充国:西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雁翎刀,经典之战:平定西羌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座驾:白龙马,兵器:龙泉剑,成名之战:昆阳之战

马援:东汉名将,“马革裹尸”创始人,座驾:大宛马,兵器:象鼻古月刀

班超: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虞翊:东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虎头枪,经典之战:添灶进兵

诸葛亮:蜀汉丞相,座驾:四轮车,兵器:鹅毛扇,经典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曹操:东汉丞相,座驾:绝影,兵器:倚天剑,经典之战:官渡之战

关羽:汉寿亭侯, 座驾:赤兔马,兵器:青龙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周瑜:江东大都督,座驾:汗血马,兵器:干将剑,经典之战:赤壁之战

吕布:东汉诸侯,座驾:赤兔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徐州争夺战

司马懿:曹魏大都督,经典之战:祁山攻防战

陆逊:江东大都督,经典之战:彝陵之战

姜维:蜀国名将,座驾:紫电喷云兽,兵器:绿沉枪,经典之战:九伐中原

杜预:西晋名将,经典之战:灭亡吴国

祖逖:东晋名将,经典之战:祖逖北伐

谢玄:东晋名将,兵器:三才剑,经典之战:淝水之战

韦孝宽:大隋名将,座驾:赤炭火龙驹,兵器:三停刀,经典之战:平定三叛

长孙晟:大隋名将,座驾:千里追风驹,兵器:五神飞钩枪,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高颍:大隋名将,座驾:虎类豹,兵器:崩童户撒刀,经典之战:东征高丽

杨素:大隋“铁帽子王”,座驾:拳毛骢,兵器:虬龙棍,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李靖:大唐名将,座驾:浑红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秦叔宝:大唐名将, 座驾:黄膘马,兵器:八宝驼龙枪,经典之战:取瓦岗

尉迟敬德:大唐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水磨竹节鞭,经典之战:玄武门

薛仁贵:大唐名将, 座驾:白玉驹,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东征朝鲜

安禄山:胡人,座驾:黄瓜马,兵器:独脚铜人,经典之战:安史之乱

李光弼:大唐名将,座驾:青腚马,兵器:透甲枪,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大唐名将,座驾:九花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李朔:大唐名将,座驾:追风驹,兵器:九齿迎风镗,经典之战:雪夜入菜州

李绩:大唐名将,座驾:狮子花,兵器:缠丝枪,经典之战:战平高丽

刘仁轨:大唐名将,座驾:青鬃马,兵器:豹环柄刀,经典之战:孤军镇百济

裴行俭:大唐名将,座驾:狮子骢,兵器:抽屉枪,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高仙芝:大唐名将,座驾:大宛马,兵器:锯齿飞镰刀,经典之战:大破吐蕃

朱温:后梁建立者,座驾:浑红马,兵器:三尖两刃八环刀,经典之战:破黄巢

李克用:五代十国名将,座驾:胭脂马,兵器:虎威戟,经典之战:破黄巢

李存孝:五代十国名将,座驾:火焰驹,兵器:溜金槊,经典之战:十八骑取长安

王彦章:五代十国名将,座驾:干草黄,兵器:浑铁枪,经典之战:战五王

赵匡胤:北宋皇帝,座驾:赤炭火龙驹,兵器:盘龙棍,经典之战:建立北宋

曹彬:北宋名将,座驾:银合马,兵器:齐凤朝阳刀,经典之战:战幽洲

杨延昭:北宋名将,座驾:万里云,兵器:芦叶枪,经典之战:镇三关

赵元昊:西夏国王,座驾:雪花马,兵器:朴刀,

耶律休哥:辽国大将,座驾:花斑豹,兵器:丹凤朝阳偃祥三停刀

穆桂英:北宋名将,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

狄青:北宋名将,座驾:青鬃兽,兵器:神机万胜水龙刀,经典之战:破大辽

斡离不:金国二太子,座驾:火龙驹,兵器:金顶狼牙棒,经典之战:攻陷东京

岳飞:南宋名将,座驾:白龙马,兵器:沥泉枪,经典之战:朱仙镇大捷

韩世忠:南宋名将,座驾:雪花驹,兵器:金背砍山刀,经典之战:黄天荡

完颜宗弼:金国四太子,座驾:干草黄,兵器:宣花斧,经典之战:靖康之变

成吉思汗:座驾:蒙古马,兵器:蒙古钝刀,经典之战:横扫欧亚

拖雷:忽必烈之父,座驾:蒙古马,兵器:烂银万胜锤,经典之战:横扫欧亚

拔都:术赤之子,座驾:蒙古马,兵器:蒙古钝刀,经典之战:建立钦察汗国

脱脱:大元太师,座驾:蒙古马,兵器:囚龙棍,经典之战:镇压红巾军

扩廓帖木儿:大元名将,座驾:蒙古马,兵器:虎天钩,经典之战:镇压红巾军

徐达:大明名将,座驾:狮子骢,兵器:錾金枪,经典之战:北伐大元

常遇春:大明名将,座驾:追风乌骓马,兵器:虎头湛金枪,经典之战:克大都

于谦 :大明名臣,座驾:汗血马,兵器:莫邪剑,经典之战:保卫北京

戚继光:大明名将,座驾:赭白马,兵器:神威烈水枪,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俞大猷:大明名将,座驾:黄瓜马,兵器:青虹剑,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袁崇焕:大明名将,座驾:银色拳花马,兵器:虎眼竹节鞭,经典之战:宁远大捷

洪承畈:大明名将,座驾:菊花青,兵器:门扇大刀,经典之战:潼关大伏击

郑成功:大明名将,座驾:闪电追风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收复台湾

李自成:农军首领,座驾:乌骓马,兵器:花马剑 经典之战:潼关大战,三战开封

多尔衮:大清名将,座驾:蒙古马,兵器:鬼头朴刀,经典之战:山海关战役

吴三桂:平西王,座驾:万里云,兵器:三停刀,经典之战:山海关战役

康熙帝:皇帝,座驾:汗血御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雅克萨之战

左宗棠:大清名将,经典之战:消灭捻军,收复新疆

曾国藩:大清名臣,经典之战:安庆攻防战,攻克天京

陈玉成:太平天国英王,经典之战:三河大捷,打破江南、江北大营,援救安庆

李秀成:太平天国忠王,经典之战:大战杭州,战上海,打破江南江北大营,保卫天京

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经典之战:攻取南京,蕃阳湖战役

刘永福:清朝名将,经典之战:中法战争

袁世凯:窃国大盗,兵器:勃郎宁,成名经典:镇压义和团

黄兴:民国名将,兵器:德国“盒子炮”,经典之战:广州起义,武汉保卫战

毛泽东:伟人,兵器:笔,创立了毛泽东军事理论,经典之战:四次反围剿和四渡赤水

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经典之战: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和抗美援朝

林彪:第四野司令员,经典之战:平型关大捷、四战四平,辽沈战役、攻克天津

刘伯承:第二野司令员,经典之战: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粟裕:第三野副司令员,经典之战:苏中七捷,孟良崮战役,打济南,渡江战役

杜聿明:国军名将,经典之战:血战昆仑关,辽沈、淮海战役

薛岳:国军名将,经典之战:三次长沙会战

姓赵的名臣名将名相和帝王有那些

皇帝

赵匡胤

赵炅

赵恒

赵祯

赵曙

赵顼

赵煦

赵佶

赵桓

赵构

赵昚

赵惇

赵扩

赵昀

赵禥

赵昰

赵显

赵昺

战国时期的赵国所有国君都姓赵

名人

赵汝愚

赵云

赵弘殷

赵佗

赵胜

赵简子

赵雍

赵孟頫

赵普

很多姓赵的

南宋名将都有谁??

1、中兴四将: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张俊。

2、毕再遇:善于以寡击众,撒豆喂马、缚羊击鼓这些奇思妙想就出自此人之手。

3、吴玠、吴璘兄弟:富平之役、和尚原之役、仙人关之役。南宋川陕防御中坚。

4、余玠:继吴氏兄弟后镇守四川,与蒙古大小数十战,说他为南宋续命十年不为过。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是其后人。

5.王坚、张珏-钓鱼城之役,毙蒙哥汗。王坚后因奸臣当道忧国而死。宋亡后,张珏自刭殉国。

6.虞允文:采石矶之役。

7.刘锜:顺昌之役。

8.孟珙:机动防御大师,南宋最后一位名将。

9.孟宗政:枣阳之役。赵方部将。

10.赵方:枣阳之役、随州之役。

11.扈再兴:赵方部将。

姓赵的名臣名将名相和帝王有那些

赵宣子:名盾,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赵国的先祖。

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平原君:即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奢:赵奢,赵国宗室名将,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成为汉族马氏大宗的始祖。

赵政:即秦始皇,杰出的政治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任贤用能,终翦灭六国,统一四海,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

赵佗:秦朝著名将领,后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国。

赵云: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

赵匡胤:宋太祖。河北涿州人,原为五代后周时大将,公元960年他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赵普:蓟(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赵孟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民国时任国民党山西省主席。赵戴文出生地五台县的赵族人口已达2万之多。五台的赵氏祠堂在五台县槐荫村。五台的族人主要分布在槐荫村、大石村、伏胜村、安家村等村。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国民党二十九军师长,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芦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

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中国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

赵尔陆(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

名人专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赵镕(1899-1992)字伯陶,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3 岁。

赵启民(1910-1997)陕西省蓝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87岁。

赵杰(1913- )又名赵东斌,河南省商城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俊(1915-1994)原名赵诗元,安徽省六安市人。1955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毕业,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终年79岁。

赵九章:著名物理学家

赵忠尧: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

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

赵君陶:(1903.1.17-1985.12.14),系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母亲。原名赵世萱,女,重庆人。1919年随全家迁到北京,在五哥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的引导下,追随时代前进的潮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柔 石: 原名赵平复[3] ,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

赵紫阳: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赵承嘏:化学家

赵士寿:药学家

赵丽宏:当代作家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抗日烈士

闻 捷:原名赵文节,诗人

赵超构:新闻名家

赵克石:南京军区司令员

赵朴初:诗人、书法大师、佛学家、社会活动家

赵紫宸:基督教神学家、学者

赵家骧:国民党将领

汉武帝时期名臣名将有哪些

1.名臣: 霍光,他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也是武帝之后十多年间大汉的主心骨,汉武帝的眼光不差,霍光确实是一个贤臣,汉武帝的儿子登基的时候只有8岁,在霍光的辅助下就汉昭帝时期也算是国泰民安,之后因为刘贺荒淫无度就和一群大臣一起奏请皇太后废刘贺,另立刘询为帝,霍光辅政十多年的时间,始终坚持着武帝末期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方针,使得国家的国力得到了提升,维护了大汉的安定,对于天下社稷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其他著名的大臣还有很多,比如桑弘羊、窦婴等等。

2.名将: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3.名臣: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4.名将:李广就带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但是也是一个不行的将军,早年的时候碰上了景帝,正是休养生息,无仗可打,好不容易等到积极出兵的汉武帝上位了,汉武帝还喜欢任用年轻的将军,而他已经老去,几次带兵打仗运气都不太好,不由得让后人感叹“李广难封。”

中国历史上的勇将,名将,名臣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介绍。最后全一些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侯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死了,没有死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 智谋指数7 总评 6.5

  TOP 9 马超

  字孟起,号"锦马超",长得极蚰,按现代人的标准整个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还狠,都是MM们最喜欢的呀。陇右人,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

  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得横扫北方平定诸侯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瞒割须断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这可是些称雄三国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张颌,哪一个不是个个顶个的主儿?后兵败投告刘大耳,郁郁而终,殊为可怜。

  勇猛指数6.5 智谋指数 5 总评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侯,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侯,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 7 智谋指数 6 总评 6.5

  TOP 7 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死在自己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 7.5 智谋指数 7 总评 7

  TOP 6 吕布

  字奉先,只是为人不仗义。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单挑关张刘,也只是稍现败象,从三人包围中从容而去.

  勇猛指数 8 智谋指数 5 总评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车族,北齐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马,咸阳王,其弟为齐幽州刺史,可谓一门三杰,最初投候景(后来杀了梁武帝的那个),有人便对候景说"斛律家小儿,不可使其三度为将,后夺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语,工骑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岁时便"生擒敌勇将",少年得志。与高欢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欢赞道:此射雕手也。此后,北齐一军皆呼之为"射雕将军"(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对弓马之术很看重)。

  纵观《北齐书。斛律光》传,如"光自驰马迎之,斩敌将","光自生擒敌首领"之样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观的说,北齐书的内容基本是可*的,可信度要远大于南朝的几本史书,能得如此高的评价,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实是求是的说,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死于自己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 8.5 智谋指数 8 总评 8

  TOP 4 霍去病

  单是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便足以使其名载史册,更可贵的是其对匈奴的战绩,不败之将更是难得,像上文所述诸将,皆有败绩,且有些还败得很惨,象这样出身皇族亲引铁骑出塞,令胡骑丧胆,汉子振奋的名将极为难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将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说

  勇猛指数 9 智谋指数 9 总评 9

  TOP 3 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死得其所,据史记载死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死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 9.5 智谋指数 6 总评 7.5

  TOP 2 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赤龙,一生死于其手下的敌军以万计,死于其政权,军队下的胡人更是以十万计,曾创造过以弱击强九战九胜的战例,帐下军士皆勇冠三军,竟与楚霸王之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上下,仅被难一役便"斩燕将数十,杀燕骑三百余",勇烈可见一斑,只是由于战马被杀,步战力尽被擒,面对胡主责难,尤自怒斥:“天下大乱,尔曹夷 狄禽 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杀之后,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惧,封其为"悼武天王"这才作罢。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8 总评 9

  TOP 1 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7 总评 8.5

  千秋功罪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千古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

  扶棺谏君海瑞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生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第一清官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兆溟,山西永宁人,出生明朝末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时,被朝廷选拔担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经过兵灾,城中只留下6户居民。于成龙带领百姓垦种荒地,一面请求朝廷宽免捐税,“与民相爱如爱人父子”。经过7年的努力,流亡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家乡,罗城很快改变了面貌。

  改革大师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治国奇才刘晏

  刘晏(公元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山东东明县东南),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千秋镜鉴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直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幼年丧父,穷困失意,扔下家产不经营,有远大志向,对于各种书籍、学问能够融会贯通。正如史书所载:“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史书中关于魏征政治生涯的记载,最 早没过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说武阳邵丞元宝藏是魏征的朋友,他在大业十三年起兵响应李密时,让魏征掌管文书。后来,魏征随李密降唐。贞观七年,魏征由于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积劳成疾,恳求太宗免去他侍中职务,太宗一再挽留,但他坚辞,后被任命为特进,仍旧参与门下省事务,实质转为加官的顾问,直到去世。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

  流芳千古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初名相。房玄龄自幼机警聪明,贯通典籍,善于写作,书法擅长草隶。18岁举进士,隋末授羽骑尉,在秘书省校对书籍。隋开皇(581-600)年间,天下统一,房玄龄暗告其父,皇上无功无德,虽居帝位不会长久。李世民巡视渭北时,房玄龄扶杖进谒于军门,两人一见如故,授玄龄为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秦王每次征战房玄龄必跟随,其他将领争相收取珍异之物,唯独玄龄广收人才致之王府,人人都愿尽死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如邓禹。”当时秦王与太子有怨恨,召房玄龄计议,房玄龄引杜如晦协商判决大计,太子忌恨二人,进谗言于高祖,二人皆被斥逐还第。事平后,秦王被封为皇太子,房玄龄被提拔为右庶子。太子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后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国公。他从政数载,与杜如晦同为唐太宗重要辅佐,历史上的 “贞观之治”与他们的力促执行是分不开的,“房谋杜断”被传为佳话。贞观十七年(643),太宗下令画24功臣像于凌烟阁,画中即有房玄龄。后封为梁国公,受诏与诸遂良重撰《晋书》,修订《唐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高祖实录》20卷,与高士廉等撰《文思博要》200卷。

  房玄龄晚年曾多病,太宗见到他的样子便痛哭流涕,命御医临床问候,尚食供膳,并每天上奏起居情况。见他稍有好转,便喜形于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命令把苑墙凿开以便问候,并亲自握手与他诀别。死后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文昭”,陪葬昭陵(唐太宗之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后因受其儿子所累,至永徽年间,被朝廷认为谋反,房玄龄次子房遗爱被杀,其妻太宗之女高阳公主被赐自尽,公主之诸子流配岭南。

  改革斗士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存二十四篇。

  天下归心周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汉王朝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文官:陈平、贾谊、萧何、张良、东方朔、司马迁、窦婴、曹参、上官桀、霍光、金日殚、桑弘羊、

武将: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周亚夫、李陵 等

后宫:卫子夫、陈阿娇、李妍、吕后、窦太后、阴丽华、王皇后、钩弋

使臣:张骞 、班超等

公主:平阳公主、刘细君、解忧公主、王昭君

附马:曹寿

帝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 平帝、光武帝 、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汉末军阀:袁绍、曹操、刘备、孙权、刘表、马腾、公孙度、刘璋等

秦国的名臣和名将求求你

秦孝公时期,商鞅、甘龙、公子虔等

秦惠文王时期,公孙衍、张仪、司马错、甘茂等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王齿、蒙骜、蔡泽、烦雎。

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

秦始皇时期,李斯、蒙恬、王翦、王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