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普通 >

2017初一上册数学书内容

  • s普通
  • 2021-11-12

2017初一上册数学书内容

1.1 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几个单项似的和叫做多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 同敌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成方的积。

1.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非0数的0次方,等于1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称,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他们的平方差

1.9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直树一起作为上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1 补角

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C=180°,∠A= 180°-∠C ,∠C的补角=180°-∠C 即:∠A的补角=180°-∠A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C=90°,∠A= 90°-∠C ,∠C的余角=90°-∠C 即:∠A的余角=90°-∠A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则:∠C=∠B。

对顶角相等

2.2

同位角 定义

如图,两个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另两条直线相同的一侧位置。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的定义

两条直线AB和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定义

同旁内角,“同旁”指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内”指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特征】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2

有效数字

一般而言,对一个数据取其可靠位数的全部数字加上第一位可疑数字,就称为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

4.1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第五章

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两底角相等;

(2)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直角三角形(简称RT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第七章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额-----------这个嘛-------------我认为还是自己考-------好好复习比较好 不要总想着靠答案来考试 我也是七年级哦~~~~~上次数学考砸了,可是,没关系的 ,只要按时复习,上课好好听讲,下次考试一定没问题。 o(∩_∩)o

初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上数学应用题及答案70道

1.为节约能源,某单位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电费: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0.43元收费;如果超过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0.57元收费。若墨用电户四月费的电费平均每度0.5元,问该用电户四月份应缴电费多少元?

设总用电x度:[(x-140)*0.57+140*0.43]/x=0.5

0.57x-79.8+60.2=0.5x

0.07x=19.6

x=280

再分步算: 140*0.43=60.2

(280-140)*0.57=79.8

79.8+60.2=140

2.某大商场家电部送货人员与销售人员人数之比为1:8。今年夏天由于家电购买量明显增多,家电部经理从销售人员中抽调了22人去送货。结果送货人员与销售人数之比为2:5。求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各有多少名送货人员和销售人员?

设送货人员有X人,则销售人员为8X人。

(X+22)/(8X-22)=2/5

5*(X+22)=2*(8X-22)

5X+110=16X-44

11X=154

X=14

8X=8*14=112

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有14名送货人员,112名销售人员

3.现对某商品降价10%促销,为了使销售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

设:增加x%

90%*(1+x%)=1

解得: x=1/9

所以,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11.11%

4.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10%,乙商品提价5%调价后两商品的单价和比原单价和提高2%,甲.乙两商品原单价各是多少/

设甲商品原单价为X元,那么乙为100-X

(1-10%)X+(1+5%)(100-X)=100(1+2%)

结果X=20元 甲

100-20=80 乙

5.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的4/5少30人,如果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去,那么甲车间的人数就是乙车间的3/4。求原来每个车间的人数。

设乙车间有X人,根据总人数相等,列出方程:

X+4/5X-30=X-10+3/4(X-10)

X=250

所以甲车间人数为250*4/5-30=170.

说明:

等式左边是调前的,等式右边是调后的

6.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均速前进,以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列方程)

设A,B两地路程为X

x-(x/4)=x-72

x=288

答:A,B两地路程为288

7.甲、乙两车长度均为180米,若两列车相对行驶,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12秒;若同向行驶,从甲车头遇到乙车尾,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需60秒,车的速度不变,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二车的速度和是:[180*2]/12=30米/秒

设甲速度是X,则乙的速度是30-X

180*2=60[X-(30-X)]

X=18

即甲车的速度是18米/秒,乙车的速度是:12米/秒

8.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粗的可燃3小时,细的可燃8/3小时,停电时,同时点燃两根蜡烛,来电时同时吹灭,粗的是细的长度的2倍,求停电的时间.

设停电的时间是X

设总长是单位1,那么粗的一时间燃1/3,细的是3/8

1-X/3=2[1-3X/8]

X=2。4

即停电了2。4小时。

9.某工厂今年共生产某种机器2300台,与去年相比,上半年增加25%,下半年减少15%,问今年下半年生产了多少台?

解:设下半年X生产台,则上半年生产[2300-X]台。

根据题意得:【1-15%】X+【1+25%】【2300-X】=2300

解之得:931

答:下半年生产931台。

10.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均速前进,以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

设A,B两地路程为X

x-(x/4)=x-72

x=288

答:A,B两地路程为288m

11.跑得快的马每天走240里,跑得慢的马每天走150里。慢马先走12天,快马几天可以追上慢马?

慢马每天走150里,快马每天走240里,慢马先走十二天也就说明慢马与快马出发前的距离为150×12=1800里,然后快马出发,快马每天走240里,但是当快马追赶慢马的时候,慢马也在行走所以用快马的速度减去慢马的速度240-150=90里,这就是快马一天的追赶速度,快马与慢马之间相差1800里,而快马一天追赶90里,所以1800÷90=20天就是慢马追上快马的天数

12.已知5台A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8箱后还剩4个,7台B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11箱后还剩1个,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个产品,求每箱有多少个产品。

【解】设每箱有x个产品

5台A型机器装:8x+4

7台B型机器装:11x+1

因为(8x+4)/5=(11x+1)/7+1

所以:x=12

所以每箱有12个产品

13.父子二人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走到工厂要用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需20分钟,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动身,问过多少分钟而字能追上父亲?

设总长是单位“1”,则父亲的速度是:1/30,儿子的速度是:1/20

设追上的时间是X

父亲早走5分即走了:1/30*5=1/6

X[1/20-1/30]=1/6

X=10

即儿子追上的时间是:10分

14.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设乙每小时加工(x-2)个,则甲每小时加工x个 。

根据工作效率和乘时间等一工作总量:

[(X-2)+X]*4+5X=200

[2X-2]*4+5X=200

8X-8+5X=200

13X=200+8

13X=208

X=208/13

X=16 …… 甲

16-2=14 (个)…… 乙

答:则甲每小时加工16个,乙加工14个 。

15.一大桥总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时间为40秒,求火车速度和长度.

1分钟=60秒

设火车长度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以得到

火车的速度为(1000+x)/60

因此[(1000+x)/60]*40=1000-2x

解得x=125

(1000+x)/60=(1000+125)/60=1125/60=18.75

所以火车速度为18.75米每秒,长度为125米

16.某车间每个工人能生产12个螺栓或18个螺母,每个螺栓要有两个螺母配套,现有共人28人,怎样分配工人数,才能使每天产量刚好配套?

解: 设分配x人去生产螺栓,则(28-x)人生产螺母

因为每个螺栓要有两个螺母配套,所以螺栓数的二倍等于螺母数

2×12x=18(28-x)

解得 x=12 所以28-x=28-12=16

即应分配12人生产螺栓,16人生产螺母

17.在若干个小方格中放糖,第1格1粒,第2格2粒,第3格4粒,第4格8粒……如此类推,从几格开始的连续三个中共有448粒?

由已知,糖相当于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并且有An=2^(N-1)

要求从几格开始的连续三个中共有448粒,设这一格糖数为An,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An(1-2^3)]/(1-2)=448,解得An=64=2^(N-1),得N=7

故从第7格开始的连续三个中共有448粒

18.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设乙每小时加工(x-2)个,则甲每小时加工x个 。

根据工作效率和乘时间等一工作总量:

[(X-2)+X]*4+5X=200

[2X-2]*4+5X=200

8X-8+5X=200

13X=200+8

13X=208

X=208/13

X=16 …… 甲

16-2=14 (个)…… 乙

答:则甲每小时加工16个,乙加工14个 。

19.有30位游客,其中10人既不懂汉语又不懂英语,懂英语得比懂汉语的3倍多3人,问懂英语的而不懂汉语的有几人?

设懂汉语的X人,则英语的为3X+3人

懂英语的,加懂汉语的肯定大于等于30-10

3X+3+X >= 30-10 (大于等于)

懂英语的肯定不超过30-10,即小于等于

3X+3 <= 30-10

17/4 <= X <=17/3

得X=5人 (X必须得是整数)

则3X+3=18人

即懂英又懂汉的则为 18+5-20=3人

20.商店出售两套衣服,每套售价135元,按成本算,其中一套盈利25%,一套亏25%,两套合计盈还是亏

商店出售两套衣服,每套售价135元,按成本算,其中一套盈利25%,一套亏25%,两套合计盈还是亏

设第一套的成本是X

X*[1+25%]=135

X=108

盈利:135-108=27元

设第二套的成本是Y

Y[1-25%]=135

Y=180

亏损:180-135=45元

所以,总的是亏了,亏:45-27=18元

21.一种饮用水的圆柱形水桶的内直径为25厘米,内壁高为35厘米,有一种内径为6厘米,内壁高为10厘米的玻璃杯,若把一桶饮用水分盛于这种玻璃杯,需要几个玻璃杯?

一种饮用水的圆柱形水桶的内直径为25厘米,内壁高为35厘米,有一种内径为6厘米,内壁高为10厘米的玻璃杯,若把一桶饮用水分盛于这种玻璃杯,需要几个玻璃杯?

设:需要X只玻璃杯

3*3*3.14*10*X = 5*5*3.14*35

X = 5*5*35/3*3*10

X = 9.7

答:需要10只玻璃杯

22.请两名工人制作广告牌,一只师傅单独做需4天完成,徒弟单独做需6天完成,现在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的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设总工作量是x,师傅的效率是x/4,徒弟的效率是x/6,总效率是5x/12,徒弟一天干了x/6剩下5x/6,那么他们共同完成的时间是5x/6除以5x/12得2天,说明总共用了3 天每天是150元师傅和徒弟的效率比试3:2那么共同2天的钱应该3:2分师傅得得钱是180元,徒弟的钱是120+150=270元

23.某食堂第二季度一共节约煤3700kg,其中五月份比四月份多节约20%,六月份比五月份多节约25%,该食堂六月份节约煤多少千克?

解:设四月份节约x千克。

x+(1+20%)x+(1+20%)x+25%*(1+20%)x=3700

x+1.2x+1.2x+0.25*1.2x=3700

3.7x=3700

x=1000

6月份=四月份*(1+20%)(1+25%)

那么就等于:

1000*(1+20%)*(1+25%)=3700(千克)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该食堂六月份节约煤3700千克。

24.父子二人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走到工厂要用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需20分钟,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动身,问过多少分钟而字能追上父亲?

父子二人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走到工厂要用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需20分钟,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动身,问过多少分钟而字能追上父亲?

设总长是单位“1”,则父亲的速度是:1/30,儿子的速度是:1/20

设追上的时间是X

父亲早走5分即走了:1/30*5=1/6

X[1/20-1/30]=1/6

X=10

即儿子追上的时间是:10分

25.一支队伍长450m,以90/分的速度前进,一人从排头到排尾取东西,立即返回,他的速度是队伍的2倍,此人往返共用多长时间?

90/分 是每分钟90米吗?下面就是以90米每分的速度计算的 90米/分=1.5米/秒

从排头到排尾的时间为t,

1.5t+2X1.5t=450 t=100秒

在从排尾到排头的时间为t1

1.5t+450=2 X 1.5t t=300秒

所以总共需要400秒

26.上周,妈妈在超市用36元买了若干盒牛奶。今天,她又来到这家超市,发现上次买的牛奶每盒让利0.3元销售。于是妈妈便又花了36元买了这种牛奶,结果发现比原来多买4盒。原来这种牛奶的销售价是多少元?

解 设原价为X元,则现价为(X-0.3)元

36除X=36除(X-0.3)-4

这样解麻烦死了,一般楼上的解不出来才让你解

我的方法:解 设原价为X元,则现价为(X-0.3)元

36/X乘0.3=4乘(X-0.3)

10.8=4X的平方-1.2X

2.7=X(X-0.3)

X=1.8

27.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360米/分,乙的速度是240米/分.

(1)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问第一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跑了几圈?

(2)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问几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

1、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360-240)x=400

120x=400

x=400/120

x=10/3

两人一共跑了(360+240)*10/3/400=5圈

2、

应该是:“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吧

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360+240)x=400

600x=400

x=400/600

x=2/3

2/3分钟=40秒

28.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车长150米;乙列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车长120米。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需多少时间?

可以假定甲列车不动,则乙列车相对甲列车的速度就为60+75=135千米/小时;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一共走了150+120=270米=0.27千米

则所求时间t=0.27/135=0.002小时

29.高速公路上,一两长4米速度为110千米/小时的轿车准备超越一辆12米,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的卡车,则轿车从开始追悼卡车,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多少秒?(精确到1秒)

设需要t秒,设那段时间小车行走的距离为s1=30.56t(110km/h=30.56m/s) 卡车 s2=27.78t(100km/h=27.78m/s) 而小车要超过卡车需要比卡车多走12+4*2=20米。即s1=s2+20代入后得t=7.2秒。

30.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按一声喇叭,4秒钟后听到回声,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声音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

=(340+20)*4/2-20*4=640(米)

式中20是汽车的速度 20m/s=72km/h

声波的速度为340m/s

车速为72km/h=20m/s

声波4秒走340*4=1360m

车4秒走 20*4=80m

设听到声音时汽车距山谷x米

则2x=1360-80

x=640

31.一次数学测验,试卷由25道选择题组成,评分标准规定:选对一道得4分,不选或错选扣一道一分,小蓝最后得了85分,问他答对了多少到题?

设答对了x题

4x-(25-x)=85

5x=110

x=22

答对了22题

32.在一个底面直径5cm、高18cm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6cm、高10cm的圆柱形玻璃瓶内装满水,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

1.解:在一个底面直径5cm、高18cm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水的容积为:V1=18*π (5/2)^2=(225/2)π=112.5π (注:^2是平方的意思,这是电脑上面的写法)

一个底面直径6cm、高10cm的圆柱形玻璃瓶,能装下的水的容积是:V2=10*π(6/2)^2=90π;

显然V1>V2,所以不能完全装下,第一个圆柱形瓶内还剩22.5π的水;

设第一个瓶内水面还高Xcm,建立方程如下:

X*π(5/2)^2=22.5π

解得X=3.6

所以第一个瓶内水面还有3.6cm的高度

33.某班有45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是会下围棋的3.5倍,2种都会或都不会的都是5人,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解:设只会下围棋的人有X个。

根据题意有如下方程:

(45-5-5-X)+5=3.5(X+5)

40-X=3.5X+17.5

X=5

所以只会下围棋的人有5个

答:只会下围棋的人有5个

34.一份试卷共有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了4个答案,每道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1分,甲同学说他得了71分,乙同学说他得了62分,丙同学说他得了95分,你认为哪个同学说得对?请说明理由。

丙同学说得对,理由如下:

解:设某同学得了N分,选对了X题,那么不选或选错的就是25-X;

那么得分N=4X-1*(25-X)=5X-25=5(X-5)

所以显然,不管选对了多少题,那么得分永远是5的倍数;

所以3个同学中,只有丙同学说得对。

35.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

购买香蕉数 不超过20kg 20kg以上但不超过40kg 40kg以上

每千克价格 6RMB 5RMB 4RMB

张强两次购买香蕉50kg(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买香蕉多少千克?

设买香蕉数分别为 x 和 y

则有方程

6x+5y=264

x + y=50

得x= 14 y=36

平均是264/50大于5元。所以只能是单价6和5或者6和4的组合。两种方程解出来。结果一看就知

我先写这么多,希望楼主采纳,我还会快快更新的。

2017年的八年级上册人教数学课本

百度文库中有电子书。

也可到当地新华书店买。

2017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品作业本答案

还是要把基础学好了,才可以把成绩提高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多背书,是有好处的 多思考,才会有进步

现在2017年 八年级上册的数学书学函数吗?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我是初三的,人教版函数是在初二下册学习,初二上册主要是几何图形,全等三角形等等

2017年数学学练优七年级上册延江大学出版社的答案 急急急!!!!!!

那个 你是要整张参考答案吗?

学范新报数学天地七年级上册第四期答案2016-2017

作业自己最好做,

不要随便问答案,

自己一步一步思考才能提高自己,

思考了实在不会你可以去学习工具上找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 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注:黑体字为重要部分

二:整式的加减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三:图形初步认识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 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 bisector)。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