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佛教谈瘦人没福报是真的吗

  • 科幻
  • 2021-09-23

佛教谈瘦人没福报是真的吗

佛说,“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佛法认为,世间所有的一切点滴,都是因缘果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福报可以代表人一生之中的经济环境。福报深厚之人,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商业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官至相位后,毅然身退。后来从商,成为巨富后,将钱财散尽,而他在一生之中也三次赚到了巨大的财富。后来,生意人更是将范蠡供奉为“财神爷”。这就是福报深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福报浅薄之人,做啥都不行,做啥都不成。就算赚了一点点钱,也很容易漏掉。

福报就像我们用来装钱财的口袋,如果口袋有裂缝,或者是缺口,钱财是不是很容易就漏掉了呢?除开钱财之外,我们认为非常珍贵的东西,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而修福报积功德,如果只知道傻傻的奉献,不懂得“摄心守意”,再多的善行也会被漏掉,十分可惜。在修攒福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千万不能为了布施而布施,更不可为了回报而布施。心不诚、心不正,只能让自己折损福报。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呀,你的言不由衷的布施行为,别人感觉受到了侮辱与伤害,心生怨恨甚至是怀恨之心。这就不是在修善积福,而是在积恶业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福报被漏呢?注意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做好了这三业,也就是管好了我们的“口袋”,不让福报被漏。

第一业,要管好我们的思业。管好我们的思业,一定要慎思。心是一切的根源,相由心生。心思可以反映到我们的外貌,一言以及一行上来。佛法常劝诫世人,要心生正念、与人为善。而慎思的原则,也是这个。凡事都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帮助了别人,更要往好的方面去想。千万不可心生懊恼,或者是觉得没有回报,或者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些都是妄念,会让我们的“福口袋”出现裂缝,装不住福报。

第二业,要管好我们的口业。管好我们的口业,一定要慎言。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有很多恶业、灾祸往往都是因为管不住我们的口而出现的。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不懂的话不说,不了解的话不说,挑拔离间、惹事生非的话绝对不说。怨恨他人、指责他人、辱骂他人的话,更不能说。这些都是会折损我们的福报,让我们的福报漏出去的行为。

第三业,要管好我们的身业。管好我们的身业,一定要慎行。管好了我们的思业、口业,但如果不注重慎行,那么之前的积累,往往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这就犹如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吃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无论你信不信佛,或者心中有没有信仰,但人生在世,也一定要奉行多说好话、多做好事。《增广贤文》有云:“人善人欺天不欺”,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佛法中经常讲到的广结善缘,广种善法,自然就可以积聚更多的福报与功德。感恩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佛到底是什么?拜佛真的能求来福报吗?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不信佛?就算有些信佛的善信,也不一定全部都理解了佛法。人们的普遍认知一般都停留在信与不信之间,或者是一知半解之间。对于那些学佛之人,信佛之人,修佛之人来说,佛到底是什么呢?信佛,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但是一种精神寄托。信佛之人,心中始终敬畏着因果,秉承一颗慈悲善良之心,修身、修心、修行。

佛不是神,更不是神秘的存在。不可否认,社会上有不良之人打着佛教的旗帜,利用佛法,干一些图名图利,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信佛、修佛之人。还有一些人,将佛菩萨变成了“避难所”,天天烧香拜佛,认为这样可以求来福报,甚至是“有求必应”。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是未来佛。佛也是我们普通的人,通过苦修觉悟,最终证得无上佛果的人。众生平等,只要明心见性,觉悟开慧,人人都可以修得正果。正如《西游记》中本是凡人的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得正果,立地成佛。而佛教中著名的佛陀释迦牟尼,也是北印度中普通的一个人。佛陀经过六年时间的清心苦修,最终于菩萨树下成就佛果。

要论凡夫俗子与佛最大的区别,一言概之,就是是否敬畏因果。学佛之人都知道,世间一切因缘和合,都是因果业力召感而来。有的人,前世结的善因多,自然福报深厚,好运连连。而相反,那些恶因不断的人,今生的生活也过得十分不顺。心中敬畏因果,可以让人不执着于名利假相,不执着愚痴、贪欲、嗔恨与妄想。心中敬畏因果,就能够像佛一样,学会看破,学会放下。所谓一念成佛,一念魔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拜佛能不能求来福报呢?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三天两天往寺庙跑,烧香拜佛只为让菩萨加持福报,加持财富。这些人往往是没有悟透因果的人。福报真的是烧香拜佛求来的吗?答案是不可能。学佛之人都知道,一切唯心造,想要获得福报,自己要会惜福、积福、培福。不浪费粮食,浪费水,这是惜福;不管有钱没钱,常发善念,常做善事,布施就是最好的积福、培福的方式。这也是福报无限,功德无量的事情。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任何时候都是这个真理。如果不想付出,不想努力,以为临时抱佛脚,佛菩萨就会保佑你心想事成。我想,天下永远没有这个道理。自己的苦要自己了,自己的债也只能自己还。既然如此,有人肯定会问了:那么,我们烧香拜佛的目的是什么呢?烧香拜佛是一种虔诚,是一种忏悔,更是向佛菩萨学习。学习如何修炼一颗清净之心,学习佛菩萨的智慧,学习佛菩萨的福德。

佛法有云:“万法唯心造”。无论是学佛还是拜佛,一切全凭自己的心念。心中始终敬畏因果,发善心、做善事,无论是为人处事,都自然是在广种善因。心怀清净之心,学会看破与放下,心中自然自在而洒脱。与其说学佛,不如说是在学怎么做人。人做好了,行善积德,福报将不请自来。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之中,所说的“福报”是什么?误解这个概念的人真不少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讲“福报”这两个字,至于“福报”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回答出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事实上,认可“福报”这个概念的人虽多,但真懂得“福报”意义的人却很少。

为什么如此说呢?

在现实当中,人们往往会理所当然地甚至庸俗化理解“福报”这个概念,认为所谓的“福报”就是吃好、穿好、事事顺利、无病无灾、比别人过得好等。

但“福报”的内涵真的是如此而已吗?

答案是未必!

因为“吃好、穿好、事事顺利、无灾无难”之中往往包含有私心、贪心在里面,而佛教所强调的是“贪心、私心”是众生痛苦的根源,难道佛陀的理论有相互矛盾之处?

事实上,佛陀作为佛教的创始人,被称为福慧两足尊,即福报和智慧世间第一,然而他老人家还是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会经历病痛、饥饿等,难道这也是矛盾吗?

那么,佛教之中,所说的“福报”是什么?误解这个概念的人真不少。

其实在佛教之中,所谓的“福报”并不是吃得好、穿的好、事业顺利、做人上人,而是杂念、私心等越来越少,最终悟及“本心”,整个人常处于清净的状态。进一步的说,无论顺境是逆境都不再起嗔心及攀缘之心,这种状态才是真的“福报”,也仅有到了这样的状态,才能称之为“福报”。

在佛门之中,讲究的是业力,主要指的是人的思维习惯,具体来说,对外镜所产生的一切反应。而在现实当中,人们往往认为“福报”可以用来“消业”,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对“福报”这个概念认可有加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