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电 >

电视屏幕被宝宝砸坏了怎么办

  • 家电
  • 2021-09-22

电视屏幕被宝宝砸坏了怎么办

奶奶阻止孩子看电视,孩子当场把电视砸了:那你也别想看

教育这件事情有多重要呢?古有孟母三迁养育出一代圣贤,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够看出教育到底是多么细致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教育制胜的关键往往都蕴藏在生活当中的种种小细节当中。

李萍作为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对儿子斌斌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因为李萍夫妻俩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深感文化水平不高有多么吃亏,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就有了很高的期盼。可是李萍一方面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另一方面却不舍得严格要求孩子。

斌斌从小就是家中的“皇太子”,没有吃过一点苦。在李萍夫妻俩的呵护下面一点挫折都没有受到过,一帆风顺的成长。夫妻俩认为这样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能让斌斌更好的成长,可是却没有料到。被父母溺爱的斌斌并没有朝着李萍期望的方向发展,反而是背道而驰。

但是这一切李萍和丈夫犹然不知,直到李萍夫妻俩的生意出现了问题,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李萍夫妻俩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维系生意上,对斌斌无暇顾及,最后商议之下选择把斌斌送回到老家,让婆婆帮忙带一段时间。

老人家听闻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哪个老人会不喜欢孩子呢,特别是自己的孙儿。等到李萍把斌斌送到奶奶家中的时候,奶奶喜笑颜开,皱纹都似乎少了许多。自那一天开始,斌斌奶奶似乎就把斌斌当成了生活的中心了,每天对斌斌嘘寒问暖,唯恐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虽然孩子没在身边,但是李萍还是叮嘱了孩子奶奶一些事情,比如说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休息等等。

有一天周末,上午本该是斌斌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可是斌斌见奶奶不在家就想偷懒,于是就看了一上午的电视。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是中午了,这个时候奶奶回家了,看见斌斌摆在桌上的作业本还是空的,生气的问斌斌为什么不做作业一直看电视,并让斌斌赶紧把电视关了,先把作业写了再说。

让奶奶没想到的是,斌斌其实根本就没有看上去那么乖巧,被奶奶训斥之后,斌斌竟然怒气冲冲的抡起一旁的板凳,当场就直接把电视机砸了,边砸嘴里还边嘀咕:“让你不叫我看!让你不叫我看!那你也别想看!”斌斌奶奶简直惊呆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是这个性子,立马就打电话给了儿媳,李萍接到电话之后同样一脸震惊有些难以置信。

斌斌外表的乖巧和内心的性格的反差让李萍都难以意识到,其实孩子已经在自己略带娇惯的教育方法下潜移默化的变成了一个“坏孩子”。这其实是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看起来似乎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英明教育”下懂事乖巧,实则孩子一半天使一半恶魔,贯彻正确教育方法是避免这种事情的必要前提,那么生活中的细节就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的。

作者最新文章

尴尬!外国女子买廉价婚纱 穿上后发现裙子是透明的!

突发!西班牙暴雨造成至少六人死亡 派出直升机救援灾民!

英少女高温下太阳浴严重烧伤致毁容,巨大水泡如气球!

相关文章

“二胎肯定要生,经济困窘也要生,过20年你就懂了”

孩子有没有出息,到了晚年才知道区别有多大,很现实

长安剑:什么样的错爱,能把孩子养成“废物”?

67岁孕妇产女:为何父母愿帮子女带娃,而子女却不愿帮父母分忧

《少年的你》刷屏: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请一定打回去

1万5买的新电视,屏幕就这样被熊孩子砸坏了,爸爸瞬间崩溃

视频中的家庭,前不久刚花了1万5千块钱买了台超大尺寸的曲面屏液晶电视,全家人看电视的视觉体验增加了不是一点点。然而,才刚用没几天,就让家里的熊孩子给弄坏了。

这天宝宝正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了小情绪,拿起手里的玩具就朝电视上扔。随着“咣”的一声,电视上的画面突然从中间开始裂开,刚被宝宝砸中的部分,整条纵线上都变成黑屏了,看上去十分不美观。

爸爸看到前不久才买的电视,一下变成了这个样子,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怒气。孩子的这种脾气,究其原因还是被惯出来的,但这也是爸爸平时很少管宝宝导致的后果,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了哪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不能太过严厉但也不能太过宠溺。

宝宝也知道自己犯错了,拿着玩具不知所措地站在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的画面被一分为二,内心也多少有点自责。此时,气到不行的爸爸还在旁边盘问宝宝,既然犯了错,就必须付出点代价,不能因为是孩子,就无视他的错误。

网友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持不同看法,大抵出现了以下几种看法。

@家的港湾: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懂吧,看他那个样子也知道错了,父母一定要主要多沟通,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破坏性的。不管怎么说,孩子都比金钱重要,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内心。

@万般留恋:这就是惯出来的,一看就行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宠着,就怕爸爸,然后爸爸还不管。这完全就是熊孩子啊,长大了还得了,不提倡体罚,但必须给孩子适当的惩罚。

“不让看我就砸电视”:孩子发出的反抗期信号,你捕捉到了吗?

“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纪伯伦

在看到这段话之前,我对孩子的爱一直在偏离轨道的边缘。

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仿佛突然地觉醒,再不是以前的乖孩子,而是莫名地发脾气,不听话,甚至是大声地顶撞,一切都是那么地无师自通。

我常常因为他的性格突变,整日惶惶不可终日。

直到看到这首《孩子》,我才释然了很多。

朋友最近和我倾诉,她发现女儿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总是喜欢和自己作对。

女儿一回到家,就吵吵着要看电视。但是朋友怕耽误功课,就要求:“先写作业,再看电视。”

结果女儿立刻发脾气,冲着妈妈嚷:“不要,就要现在看。”

看到女儿如此蛮横无理的态度,朋友很生气,用严肃的语气,命令孩子立刻去写作业。

那只孩子并没有被妈妈的气势吓到,反而随手抓起沙发上的抱枕往地上扔去,以示对妈妈的反抗。

看着妈妈不为所动,女儿甚至直接拿起遥控器向电视扔去。

孩子奶奶听到声音,从屋里出来,一把就将孩子护在身后,一边哄着孙女一边埋怨朋友:“孩子要看电视就看嘛,这么较真干嘛,看给孩子哭得。”说完就把孙女带进了房间里。

朋友很苦恼,女儿的脾气这么不好,动不动就摔东西、大嚎大叫,长大了可不好相处,她觉得自己必须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了。

我相信,很多妈妈都被孩子这些叛逆的行为所困扰。他们这样的状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孩子爱砸东西的心理原因:

和我们大人一样,孩子也是有心理压力的。也和我们大人一样,在心理压力憋不住的时候就要狠狠地发泄出来。

孩子哭闹是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意味着他们对现状有着极其强烈的不满。

但是,用砸东西作为宣泄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习惯用砸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攻击的倾向,反应了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存在一定的控制障碍。

如果这种习惯没有及时地制止,变成了惯性,很可能在成人后表现出严重的暴力倾向。

娇生惯养:蜜罐里长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特的地位让家里的其他成员都以孩子为中心。

在这种光环锦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容易养成性格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的坏脾气。

而这种性格的孩子,也无法做到对他人的处境、做法换位思考。

沉重的枷锁;父母要求过于严格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会出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是父母在生活上全力相助,让孩子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可以品学优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父母将期待形式化,对孩子非常严厉。而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下,孩子难免会表现出焦躁的一面,长期积累的压力往往会在最后激烈的反抗得到释放。

个体差异: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激动

有些孩子生来性格就是易怒急躁,对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地控制,会采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平静地度过反抗期?

孩子出现砸东西,是一种暗示,说明孩子正处在一个有压力的状态下,需要通过砸东西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

但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破坏行为,形成惯性后危害无穷,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㈠、将孩子带离现场,进行冷处理;

在孩子表现出暴怒的情绪下,家长很容易有自身权威被挑战的感觉,所以也会大声训斥,激化矛盾。

这时候的孩子完全是听不进去别人的教导,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对抗往往是两败俱伤。

正确的做法往往与现实相反,大人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应该给予安慰和宽容。

接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从焦躁的情绪中分散出来,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来缓解孩子的情绪。

小孩子都是暂时性记忆,没有外界的持续性压力,很快就能把之前的不愉快抛之脑后。

㈡、要求不要太多,给孩子相对的自由;

平日里对孩子要求严格的父母,是时候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望子成龙的心态没有瑕疵,但孩子的心思也要考虑,他们需要玩耍、交流,需要无拘无束的快乐。

父母在给孩子保护的同时,也要记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给孩子留出独立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㈢、改变发自内心,引导孩子学会掌控情绪;

如果父母能做到孩子的表率,发脾气时,能不过分简单粗暴,让孩子感觉自己情绪有人重视和关注。

有了这个前提,父母就可以很自信地告诉孩子负面情绪的控制方法,心里不痛苦可以通过向爸爸妈妈沟通,父母愿意做烦恼的倾听者,并且帮助找出解决办法。

孩子在一个充满了安全感和温暖的环境中,更容易做到自我控制,一旦孩子掌握方法,那么无论是和家长的沟通,还是对压力的处理,都是变得应付自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