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 生活
  • 2022-05-14

导语:讲到中华民族,我们很多人都了解,有朋友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哪6个方面,还有朋友想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什么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希望能帮到你。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精忠报国、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等等。

1、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

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侩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2、诚实守信——立木为信

故事: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3、持之以恒——孟母断机

故事: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

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4、兄友弟恭——孔融让梨

典故: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5、勤俭持家——房梁挂钱

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百度百科-孟母断机

百度百科-孔融让梨

百度百科-立木为信

光明网-苏轼之房梁挂钱:只准剩余 不准超支

中国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以下几种: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例如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

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涵:

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

义 :重情义 ——荆轲刺秦王

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

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

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 “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 “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 “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我们的祖先在推崇感恩的同时,也十分谴责忘恩负义之徒,比如他们说,“人而负恩,不如禽鸟”,“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起码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其实,即便是动物,羔羊尚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组织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成长之恩,我们怎能忘恩、怎能不感恩呢?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我们大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

  4.精忠报国: “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应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一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工作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使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困惑.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仍是本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只要国家仍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也一直未改变,个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祖国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个人创造的业绩和成果需要得到祖国的评价和认可.

  5.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 “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

  6修己慎独: “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 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可见慎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高高在上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如此的强大.

  7.见利思义:“义”指义气,正义.自古以来“舍身取义”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的屈原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及文天祥曾吟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诠释了“舍生取义,死而无憾”的人生态度.

  8.勤俭廉政:即勤劳节俭、谦明正直.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白居易曾怒打行贿人,而朱元璋更是体恤群众从而每天“ 四菜一汤”,不铺张浪费 .只有这样的君主,这样的臣子才会有所作为,并被后人牢记.

  9.笃实宽厚:“笃实”即为忠诚老实.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宽厚”即为待人宽宏大量.李世民不仅以史为鉴,还宽厚待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名被后人称赞的明君.

  10.勇毅力行: “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都是以坚毅、勇毅为基础和前提的.

  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美德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它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1.\x09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但是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运用传统美德,尤其是仁爱、谦和、好礼等美德.只有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

  2.\x09大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大学生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

  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青年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只有用传统文化加以引导纠正,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3.\x09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必将继续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在灿烂的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她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

一、仁爱孝悌;二、谦和好礼;三;、诚信知报;四、精忠报国;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独;七、见利思义;八、勤俭廉政;九、笃实宽厚; 十、勇毅力行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她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共性,具有普遍的和永恒的价值。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把这些美德发扬光大,昭示后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

1、仁爱孝悌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1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中国古代有“2104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2104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2104孝图》。

2、谦和好礼

礼有两个意思,1,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1个概念。《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3、诚信知报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做人要真诚,不要自欺欺人,反复无常;对人要坦诚,不应互相利用,尔虞我诈;对国家对事业要忠诚,不能朝3暮4,心怀2意。“信”者信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人生“5常”。“信”也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从构字法看为人言,《春秋谷梁传》曰:“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4、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更是中华民族的1种大德,大节。杭州就有岳飞,岳母刺字曰“精忠报国”,真所谓“人有慈母而后家有孝子,家有孝子而后国有忠臣”。

5、克己奉公

中国传统文化是1种“家天下”文化,家族是这种文化的基本元素,而家族利益又是和整个“天下”紧紧联系在1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在这1点上达成了共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师敬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凿壁偷光。

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5、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爱国、利义、仁爱、勤俭节约。

1.爱国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2.利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3.仁爱

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勤俭节约可以是,节约吃穿用度。

起源

从炎帝传说研究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炎黄二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全面的象征。我们应大量宣传炎黄二帝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研究、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要把上限延伸到黄帝,延伸到炎帝神农氏,对他们为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要研究、继承。

以炎帝神农所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1945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就曾引用了和炎帝故事有关的《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认为,只要我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一定会“挖掉这两座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以炎帝神农氏为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其它传统美德,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及其理论指导下,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战胜建设过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弘扬中华民族自炎黄以来的一切传统美德,更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诗句有哪些?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宋·于谦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译文: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译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8.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孟郊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

1、“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

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

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2、“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

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

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3、“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

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

4、“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孔子曰:“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

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5、“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信”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

《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百度百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